重五运六气的龙砂医学流派
发源于江苏江阴龙山、砂山地区的龙砂医学流派,历史渊源久远,江阴襟带三吴,历史文化底蕴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荟萃。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明显,重视传承教育。
历史沿革
宋末元初的江阴大学者陆文圭集两宋学术之大成,被学界推崇为“东南宗师”。陆氏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学,宋亡以后,在江阴城东龙山脚下的华墅今称“华士”)镇专心致力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达50余年,培养了大批文化及医学人才(仅华士一镇,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的进士即有50人之多),为龙砂文化区的形成发展和龙砂医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龙砂医学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结合辨体质和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的应用,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为该流派的三大主要学术特色。龙砂医学流派对近代中医教育的贡献突出。目前该流派的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卓著,引起了学界较大关注。
学术特色
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
重视五运六气是龙砂医学流派的一大特色,历代龙砂名医对“五运六气”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著述颇丰,如明代吕夔的《运气发挥》,清代缪问注姜健所传《三因司天方》,王旭高著《运气证治歌诀》,吴达《医学求是》有“运气应病说”专论,薛福辰著《素问运气图说》,高思敬在《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中著有《运气指掌》一书等。而且,龙砂医家尤为重视运气学说在临床的应用,善用“三因司天方”治疗内伤外感的各种疾病是龙砂医家的独门绝技,姜氏世医第四代姜健(字体乾)是杰出代表。
据与姜健同时稍晚的名医缪问(1737-1803)记载:“吾邑姜体乾先生治病神效,读其方必多至二十余品,心窃非之。然人所不能措手者,投剂辄效,殊难窥其底蕴也。后登堂造请,乃出宋版陈无择《三因司天方》以示,余始知先生之用药,无问内外气血,每于司天方中或采取数味,或竟用全方,然后杂以六经补泻之品。故其方似庞杂而治病实有奇功。”
缪问从姜健处获《三因司天方》后详加注释;王旭高则将姜健所传《三因司天方》编成《运气证治歌诀》传世。在《龙砂八家医案》中,留下了多位医家应用三因司天方的宝贵医案。缪问晚年移居苏州,所注《三因司天方》被苏州名医陆九芝全文收入《世补斋医书》,并给予了很高评价。“龙砂医学”在苏州有盛名,苏州医家集编《龙砂八家医案》之举,与姜、缪两氏有很大关系。
有些医家虽无运气专著,但在其他论著中也常可看到运气思想的身影:如柳宝诒、薛福辰等据运气原理对伏邪理论的阐发;曹颖甫在晚年所作《经方实验录》序言中专门讲述了他十六岁时亲见龙砂名医赵云泉用运气理论治愈其父严重腹泻几死的经历,其注释《伤寒论》时专取精于运气学说的名家张志聪和黄元御之说;承淡安写了《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为五运六气应用于针灸方面的一种学说),又让其女承为奋翻译了日本医家冈本为竹用日语所作的《运气论奥谚解》;章巨膺曾发表《宋以来医学流派和五运六气之关系》一文,用五运六气观点解释了各家学说的产生;出生在龙砂文化区的无锡名医邹云翔强调“不讲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不了解祖国医学”等等,说明五运六气思想的影响在龙砂医家中非常普遍。
龙砂医家重视五运六气的流派特色,在当代医家中也很突出。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注重五运六气理论在妇科临床的运用。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为龙砂医家柳宝诒四传弟子,深入阐发了运气学说中三阴三阳和“三年化疫”等重要理论,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疫病预测预警课题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引起了学界对中医运气学说的重视,成为全国五运六气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
重视经方,运用《伤寒论》六经理论和结合辨体质指导经方应用
龙砂医家柳宝诒、章巨
本页关键字:龙砂医学流派 五运六气 六经理论 辨体质 经方应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独树一帜的岭南皮肤病流派 下一篇:通俗伤寒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朱肱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