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X --> 喜树

喜树

喜树用于治各种癌症,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以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等。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Xǐ Shù

【别名】旱莲、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莲子、千张树、野芭蕉(《天津医学通讯》(6)1,1971),水漠子、旱莲木、南京梧桐(《云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果实或根。果实秋末至初冬采收,晒干;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厘米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厘米,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杯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厘米,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本植物的树皮或树枝(喜树皮)、树叶(喜树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路旁或庭园。分布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全株含喜树碱,根中含率约0.008%,根、根皮、树皮、果实、树枝含量分别为1:2:1:2.5:0.4。根中尚含喜树次碱即印度鸭脚树碱,3,3′,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及谷甾醇。干木中还含羟基喜树碱,甲氧基喜树碱。果实中还含羟基喜树碱、去氧喜树碱、喜树次碱、白桦脂酸和喜果甙即长春甙内酰胺。

【药理作用】抗癌作用:喜树根、茎、叶、果各部分的醇提溶液,在对小鼠白血病L-615、腹水型网状细胞肉瘤及病毒性白血病试验中,证明果、根可使白细胸总数下降,脾重减轻,腹水减少,腹水中活瘤细胞数降低,茎、叶无效。喜树果酒浸膏注射液(2毫升约含生药8克、喜树碱0.20~0.25毫克)对L-615白血病、肉瘤-180(皮下型)及艾氏腹水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皮下型)效果较差(抑制率22%);水煎膏片剂(复方)口服,可使患L-615白血病动物生存时间延长40.9%;临床应用时注射剂较片剂效果好,缓解期1~6个月。喜树果2克生药/毫升于美蓝试管法中,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有抑制作用。喜树碱钠盐或混悬液对小鼠肉瘤-180,肉瘤-37,L-615白血病及大鼠瓦克氏癌、吉田肉瘤等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鼠白血病及大鼠吉田肉瘤的疗效尤为良好,采用常规治疗量可延长白血病及吉田肉瘤动物的生存时间达90%,若用3倍常规剂量,每3天给药1次,对腹水型吉田肉瘤也得到同样效果,但用10倍剂量1次冲击,疗效下降,且毒性过大,致动物死亡较多;对皮下接种的吉田肉瘤瘸重抑制率60%,并显著抑制患艾氏癌小鼠的腹水及瘸细胞生长。进一步从喜树中分离得羟基喜树碱和甲氧基喜树碱对白血病L-1210均具有与喜树碱相似的效果,喜树碱中抗癌的主要基团为α-羟基-内酯环。临床上用于胃癌、肠癌、直肠癌、食道癌、气管癌,骨髓性白血病等。作用原理尚未阐明,主要在细胞核,使有丝分裂减少,大剂量喜树碱能降低肝中核糖核酸的磷含量,因而抑制核酸代谢。

【毒性】喜树果注射液于小鼠1次腹腔注入40克生药/公斤(约为成人常用量的100倍),未见动物死亡,体重无明显下降,剂置20~120克生药/公斤,腹腔注射2次,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肝、肾及心肌。喜树碱对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小鼠的毒性反应较正常鼠明显,耐受性亦较差,各脏器组织切片检查中,肠道病变较突出,以结肠及盲肠为著,呈急性卡他性炎,药物浓度以肠道最高,停留时间最长。对肝脏也有轻度损害。喜树碱钠盐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8.81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与此相近,此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喜树  癌症  白血病  银屑病  旱莲  水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喜树        下一篇:雄黄豆

>> 返回中药词典X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