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1. 孟说:覆盆子,五月于麦田中得之良,采得,烈日晒干,免烂不堪。
2.《本草图经》:覆盆子,旧不着所出州士,今并处处有之,而秦、吴地尤多。苗短不过尺,茎叶皆有刺,花自,子赤黄油口半弹丸大,而下有茎承如柿蒂状,小儿多食。其实五月采,其茵叶采无时。江南人谓之葛,然其地所生差晚,三月始有苗,八九月开花,十月而实成,功用则同,古方多用。
3.《本草衍义》:覆盆子,
【拼音名】Fù Pén Zi
【英文名】Palmleaf Raspberry Fruit
【别名】覆盆、乌藨子、小托盘、山泡、竻藨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chingii Hu
采收和储藏:7-8月间果实已饱满呈绿色未成熟时采收,将摘下的果实拣净梗、叶,用沸水烫1-2min,取出置烈日下晒干。
【原形态】掌叶覆盆子 落叶灌木,高2-3m。幼枝绿色,有白粉,有少数倒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4.5cm;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近圆形,直径5-9cm,掌状5深裂,中裂片菱状卵形,基部近心形,边缘有重锯齿,两面脉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脉。花两性;单生于短枝的顶端,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萼裂片两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直径2.5-3.5cm;花梗长2-3.5cm;雄蕊多数,花丝宽扁;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具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气候,忌炎热,喜光忌暴晒。一般土壤均可栽种,但以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用根蘖、埋根、扦插或压条繁殖法。根蘖繁殖:2-3月,挖取由根蘖苗长成的植株,经适当修剪后,分株假植或定植。埋根繁殖:利用挖根蘖苗时修剪下来的较粗的侧根,截成长10cm左右的根段,插入苗床,培育1年后定植。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剪取一年生枝条,将枝条剪成15-20cm作插条,按行株距10cm×5cm插入苗床,覆膜保温保湿,苗高50cm即可了圃定植。压条繁殖:7-8月,将母株接近地面的一年生枝条压入土中,枝条入土部分割伤。翌年春,将压条长出的幼苗截离母体,另行栽植。定植按行株距2cm×0.5cm开穴,穴宽深30-40cm,每穴施入土杂肥5kg和细土拌匀,栽后踏实浅水。
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4次。生长期适时修剪整形,搭架引缚。春季修剪,每丛保留7-9个粗壮枝条,结合采用单柱或双柱或篱架引缚;夏季修剪每株保留12-15个均匀分布的健壮枝条,对保留的基生枝进行摘心;秋剪在果实采完后进行,剪去枯枝、病枝、弱枝,疏剪密枝。雨水或干旱过多时,及时排灌水。
【性状】
性状鉴别 聚事果由众多核果聚合而成,略呈圆锥形或类球形,上端钝圆,底部较平坦,高0.6-1.3cm,直径0.5-1.2cm。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短绒毛,宿萼棕色,5裂,先端多折断,上有多数残存花丝,下有果柄痕或连有细果柄。小核果约呈半月形,背面隆起,腹面有突起棱线;表面棕色,背面及先端有灰白色毛,腹面及两侧有网状凹纹。质硬,内含棕色种子1粒。气清香,味微酸涩。以颗粒完整、饱满、色黄绿、具酸味者为佳。
显微鉴别 小核果横切面:外果皮1列细胞,角质层处缘细波状;背面有单细胞非腺毛。中果皮为数至十数列细胞,有的含草酸钙簇晶;最外2-3列为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周围有纤维网细胞;最内1-4列细胞壁条状或网状增厚。内果皮为多列纤维,外缘呈8-10个脊状突起,纤维细长,壁木化,外侧2-12列
本页关键字:覆盆子 阳痿早泄 遗精滑精 宫冷不孕 覆盆 乌藨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