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
【出处】
1.出自《本草从新》: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
2.《文房肆考》:孔裕堂,桐乡乌镇人,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解组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遂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痊愈,因信此物之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嗣后用之俱奏效。
【拼音名】Dōnɡ Chónɡ Xià Cǎo
【英文名】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别名】夏草冬虫、虫草、冬虫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菌核)的复合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Sphaeria sinensis Berk.]
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原形态】子座单个,罕2-3个从寄主前端发出,全长4-11cm,长棒形或圆柱形,基部粗1.5-4mm,向上渐细。头部近圆柱形,褐色,初期内部充实,后变中空,长1-4.5cm,粗2.5-6mm,尖端有1.5-5.5mm的不孕顶部。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子囊多数,细长,产生在子囊壳内。每个子囊内具有子囊孢子,通常1-3个,少数为4个或更多,长线形,有多数横隔,不断裂为小段,大小(160-470)μm×(5-6.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上,尤多见于具有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冬虫夏草为兼性腐生菌,以鳞翅目蝙蝠蛾科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为寄主,染菌致病幼虫冬季潜入土中,死亡后虫体上形成菌核,翌年春季在较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虫体头部生长出有柄棒状棕色的子实体。
培育技术 (1)菌种分离 采新鲜虫草菌核,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后用解剖刀分成小块,接种子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鸡蛋黄1g,维生素B1溶液20ml,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置于24~26℃温度条件下,约15d可发出形似青霉的虫草菌。
(2)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接菌 蝙蝠蛾幼虫喜食含淀粉较丰富的山高粱及珠芽蓼,首先应用该种饲料大量饲养蝙蝠蛾幼虫,在28~30℃条件下幼虫化蛹变为成虫,在幼虫变蛹之前,向虫体喷洒虫草菌,染病幼虫死亡后,再继续培养即可生长出虫草。除人工培养虫草外,现还有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获得菌体入药。斜面菌种培养基用玉米粉、蔗糖、琼脂各20g,加入水1000ml,pH自然,在25℃下约7d即可转接一级摇瓶。摇瓶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取汁),蔗糖2%,蛋白胨1%,酵母粉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摇瓶培养用5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100~150ml,接入斜面菌种,在摇床培养,150r/min,于25℃下振荡4d即可长好,可继续用1000ml或5000ml三角瓶扩大培养至需用液量,即可转入发酵罐培养。用500L发酵罐,投料300L,接种量10%,温度24~26℃,罐压29.4~49.1kPa(0.3~0.5kg/cm2),搅拌速度180r/min,用菜子油消泡,培养90~120h,菌丝浓度不再增加,即可终止发酵。冬虫夏草菌体发酵液,置于浓缩罐内,其真空浓度为77.14~79.5kPa(580~600mmHg),蒸发量为300kg/h,温度60~62℃,真空减压浓缩至原液体积的1/5左右,浓缩完毕,将提取物制成膏
本页关键字:冬虫夏草 劳嗽痰血 自汗 盗汗 夏草冬虫 虫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过敏性鼻炎病因有不同,儿童家庭护理需慎重
- 三七养生需辩证 真伪三七要认清
- 枸杞保健效果好 三大不宜要记牢
- 补血圣药话阿胶 男女可服忌盲目
- 女性7大时期的保健方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