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
【出处】《别录》
【拼音名】Cù
【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醯(《别录》),米醋(《食疗本草》)。
【来源】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份】醋的一般组成为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元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糖类。
【性味】
酸苦,温。
①《别录》:味酸,温,无毒。
②《本草蒙筌》:酸甘,温。
③《纲目》:酸苦,温,无毒。
【归经】
入肝、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尤走肝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杀虫。治产后血晕,痃癖癥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解鱼肉菜毒。
①《别录》:’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②《千金·食治》:治血运。
③《本草拾遗》:破血运,除癥决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妇人并伤损,及金疮血运;下气除烦,破癥结。治妇人心痛,助诸药力,杀一切鱼肉菜毒。
⑤《本草衍义》:益血。
⑥《注解伤寒论》:敛咽疮。
⑦《纲目》:散瘀血。治黄疸、黄汗。
⑧《本草备要》: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
⑨《医林纂要》:泻肝,收心。治卒昏,醒睡梦;补肺,发音声;杀鱼虫诸毒,伏蛔。
⑩《会约医镜》:治肠滑泻痢。
⑾《本草再新》:生用可以消诸毒,行湿气;制用可宣阳,可平肝,敛气镇风,散邪发汗。’
⑿《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
⒀《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结核病之盗汗,为止汗药;又伤寒症之肠出血,为止血药。
【用法用量】内服:入汤剂或拌制药物。外用:烧热熏嗅、含漱或和药调敷。
【注意】
脾胃湿甚、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忌服。
①陶弘景:酢酒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脏耳。
②《千金·食治》:扁鹊云,多食酢,损人骨。
③孟诜:多食损人胃。醋,服诸药不可多食。
⑤《随息居饮食谱》:风寒咳嗽,外感疟痢初病皆忌。
【附方】
①治产后血晕:用铁器烧红,更迭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一切积聚,不拘远年近日皆治之:京三棱四两(醋煮,切片,晒干),川芎二两(醋煮微软,切片),大黄半两(醋湿纸裹,火煨过)。上三味,同为末,水煮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病甚者一月效,轻者半月效。(《普济方》醋煮三棱丸)
③治瘕癥:鳖甲、诃子皮、干姜各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白汤下。(《医学入门》醋鳖丸)
④治过食鱼腥、生冷水菜果实成积者:生姜捣烂,和米醋调食之。(《日华子本草》)
⑤治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檗汁,脉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⑥治鼻血出不止:酢和胡粉半枣许服。(《千金方》)
⑦治疝气冲痛:育皮、小茴香各五钱,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温和服。(《林氏家抄方》)
⑧治霍乱转筋入腹:酢煮青布搨之,冷复易之。(《千金方》)
⑨治痈疽初起:生附子,以米醋磨稠汁,围四衅,一日上十余次。(《方脉正宗》)
⑩治诸肿毒:醋调大黄末涂。(《随息居饮食谱》)
⑾治乳痈坚:以罐盛醋,烧石令热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