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海
周学海,字溦之(健之),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卒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徽建德人,晚清著名医家;著有《读医随笔》《脉学四种》《伤寒补例》《形色外诊简摩》《重订诊家直诀》等。周学海总结中医学“位、数、形、势”的脉诊纲领,发扬形色诊法;并集中医理论之大成,系统阐述气血精神论、升降出入论、承制生化论、虚实补泻论等,提出诸多创见;还校勘评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医籍,辑为丛书,推广传承。周学海学术成就卓著,为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主要著作
周学海著有《读医随笔》《脉学四种》《伤寒补例》《形色外诊简摩》《重订诊家直诀》等。此外,还校勘评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医籍,辑为丛书——《周氏医学丛书》,在后世得以推广普及。《周氏医学丛书》,在其逝世五年后,全书得以付梓,为后世留下一部不朽之作。
二、学术特色
(一)气血精神论
气血精神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灵枢·本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周学海《读医随笔》中,对气血精神列专篇进行了阐发。如:卷一“证治总论”篇中专题发挥“气血精神论”,卷二上“气能生血血能藏气”,又重点论述了气血之间的关系。周学海将气血精神概括为三气、四精、五神,“医者,道之流也。道家以精、气、神,谓之三宝,不言血者,赅于精也。是故气有三:日宗气也,荣气也,卫气也。精有四:日精也,血也,津也,液也。神有五:日神也,魂也,魄也,意与智也,志也,是五脏所藏也”。
(二)升降出入论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晚清医家周学海继承前人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辨证体系——升降出入辨证论治体系。在他的代表作《读医随笔》中,分别从天地之气升降出入、人体之气升降出入、脉象变化升降出入、升降出入异常病机、调理气机升降出入治法等方面,阐述了升降出入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对中医理论和临床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承制生化论
承制生化论是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广泛应用于说明人体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周学海《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中阐述了这一理论,说理明确,在继承前人论述的基础上颇有发挥。
(四)形气阴阳论
1.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来自阴阳三分法,是将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太阳、少阳。主要用以标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和阐释伤寒病的六经辨证体系。
2.体质阴阳
此为周学海论述形诊独具特色之处。“形诊望形类”一章选《灵枢》之论,将人之体质类型分为三形之人、阳人阴人、五人、二十五人。
3.阴阳揆度
周学海采用阴阳分类之法,探究形体之分类,以达临床应用之效,其意明矣。通过以阴阳为总纲,分析了五行人、二十五种人的阴阳属性及气血盛衰之能事,推演了各种类型之人阴阳气血盛衰而致各种疾病的变化方式,及采用治疗的依据,对后世医家的体质分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虚实补泻论
周学海在《读医随笔》“虚实补泻论”“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发明欲补先泻夹泻于补之义”等篇论及虚实证治规律。渭“虚实者,病之体类也。补泻者,治之律令也”。虚实为辨证纲领之一,而虚补实泻又是其证治的基本大法。
本页关键字:周学海 晚清著名医家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郑钦安 下一篇:无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