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滋水涵木治更年期诸症

滋水涵木治更年期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虽以肾阴虚为本,但临床中常有气郁、湿热、寒热错杂等兼证,故在临证时还须仔细辨别,以法施治是要。

人体从出生到死亡,像一条抛物线,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归无,从阴到阳再到阴的过程。出生前为阴,出生后为阳,25~35岁之间阳气最旺,最有活力,像是抛物线的顶点,然后逐渐转向阴,生理状态表现出许多阴的特征,如精力不济、喜静恶动、活力日减等。老子曰:“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盈极必损,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日午则偏。”

女性更年期生理变化

女孩从母体出生后,虽更早能表现出一些“阳”的特征,如相对而言,比男孩更伶俐、发育快、明白事理早等。但就人体本身而言,男属阳,女为阴。女性有明显的更年期,此时心理、生理上阴柔的特征开始显减。即使有这一过程,女性仍不能背离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亦遵循人体阴—阳—阴的过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在四十九岁左右,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枯,精血不足,月经渐少至绝经,故无子。又因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故乖戾、气滞诸症顿现,如烘热盗汗、精神倦怠、烦躁易怒、欲哭寡言、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手足心热、肢体肿胀等,其发作次数、时间及病程参差而乏规律可循,统称为绝经前后诸症。

滋水涵木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当以肾阴虚立论,治宜补养肝肾,滋阴降火。然古谓“肝无补法”者,何也?藉张景岳《质疑录》之言:“肝无补法,见肝之病者,尽以伐肝为事,愈疏而愈虚,病有不可胜言矣。故谓肝无补法者,以肝气之不可补,而非谓肝血之不可补也。”

若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致肝阴虚者,症见头晕耳鸣、两胁胀痛、口苦吞酸、外阴瘙痒,舌红而干,脉弦细者,可用魏柳州一贯煎治之。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18~45克,枸杞9~18克,川楝子5克组成。方中生地黄禀仲冬之气以生,黄者,土之正色,兼得地之和气,故味甘气寒而无毒。《名医别录》云地黄味苦,兼入心、脾经,为补肾要药,益阴血之上品。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其性专入肺,甘苦而淡,性寒体轻,能滋肺阴、泄邪热。麦冬乃清凉润泽、凉金泻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之物。当归味甘而重,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圣药也。枸杞润而滋补,兼能退热,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也。川楝子味苦气寒而性降,可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疏肝邪而达畅气机,导湿热下行,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有荡热止痛、清相火之用,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远矣。张寿颐在《中风斠诠》中称:“独加一味川楝,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络脉窒滞,肝胆不驯,而变生诸病者,皆可用之。”

治水亏火胜之证,得生地黄、白芍麦门冬丹参各6克,熟地9~15克,牛膝5克,甘草3克者,成景岳之一阴煎亦可为之。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症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皆宜用此加减主之。如火盛躁烦者,配龟甲胶6~9克化服;气虚者,伍人参3克;心虚不眠多汗者,合炒酸枣仁、当归各3~6克;汗多烦躁者,致五味子山茱萸3克;见微火者,遣女贞子3~6克;虚火上浮、吐血、衄血不止者,加泽泻3~6克、茜草根6克;如躁烦热甚、大便干结者,用生石膏10~20克;如小便热涩者,投炒栀子6~10克、木通3克;如烘热汗出者,驱北柴胡3克、炒黄芩5克。

滋水涵木亦可治百合病、脏躁症

叶天士指出:“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养肝之体,即可以柔肝之用,如此滋水生木,以柔其刚躁之性;清金所以制木,平其狂逆悖冲之乱。一阴一阳谓之道,用药如同用兵,昔《黄石公三略》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百合病、脏躁症之治,亦可鉴之。

仲景指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劳)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舌红、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心肺之阴有亏而损及百脉,则全身无处不病,症见沉默少言、自言自语、精神恍惚、心烦、欲卧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食欲时好时差、寒热似有似无,以及口苦、尿赤、脉微数等。其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候,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为要,取百合、地黄成百合地黄汤,是为主方。百合益气而兼利气,养正更能祛邪,色白入肺,清气中之热;地黄入足少阴,益肾水,凉心血,除营中之热。如此气血同治,补土清金,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也。张璐在《千金方衍义》中道:“百合病若不经发汗、吐、下,而血热自汗,用百合为君,安心补神,能去中热,利大小便,导涤痰积,但佐生地黄汁以凉血,血凉则热毒解而蕴结自行,故大便当去恶沫也。”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打呵欠),甘麦大枣汤主之。”张仲景进一步指出:“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 郁证、烦躁、悲忧、喜怒不定等皆为本病证候。《素问·举痛论》云:“悲则心系急”。小麦,苦谷也,经言心病宜食麦者,以苦补之,其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从践祚之事。甘草、大枣甘以缓其急,缓急则云泻心也。盖病本于血,心为血主,肝心为子母之脏,子能令母实,故主能养厥阴木之气,肝气调,躁去而病归也。顾松园称:“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也,血充则燥止,而病自除矣。”

绝经前后诸症,虽以肾阴虚为本,但临床中常有气郁、湿热、寒热错杂等兼证,故在临证时还须仔细辨别,以法施治是要。

本页关键字:滋水涵木  更年期诸症  百合病  脏躁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瓜蒌散治带状疱疹        下一篇:梳理古代文献话阳郁证机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