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九月九 食糕饮菊酒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在唐代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一诗的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赏菊是重阳节的必备节目,此外,还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为何选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专家解释说,在我国古代典籍《易经》中,以阳爻为九,两个“九”相合,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吉利的日子,值得大大地庆贺一番。
食糕、登高,寓意步步高升
重阳糕
原料: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小豆250克、白糖1000克(根据个人口味酌情增减)、红绿果脯(俗称红绿丝,一般由橘子皮、萝卜皮制成)100克、红糖50克、豆油25克。
制作方法:将红绿果脯切成丝,赤小豆、白糖、豆油制成干豆沙,糯米粉与粳米粉掺和。部分掺和粉拌入红糖,加水,拌成糊状粉。其余掺和粉拌上白糖,加水后拌透。取蒸屉,铺上清洁的湿布,放入部分糕粉,将豆沙铺入中间,再把剩下的糕粉铺上刮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铺在上面,洒上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离火取糕,切成菱形糕状即成。
重阳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若要追根溯源,吃重阳糕的习俗可能源于汉代。根据汉代小说集《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有吃蓬饵的习俗。蓬饵,就是最早的重阳糕。重阳糕有许多种类,如菊花糕、花糕等。吃重阳糕也有不同的意义,一说是“糕”谐音“高”,登高是重阳节的另一习俗,没有条件登高的人,便可以“吃糕”代替“登高”,有步步高升的吉祥意义;另一说,则是吃糕以辟邪、祈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
重阳糕的做法因时代、地域的不同各有迥异,但它的材料不外乎米、面、豆类、干果以及食用花卉等,下面为您介绍江南地区重阳糕的常见制法。
重阳节吃重阳糕,其中还蕴含着传统的中医养生文化。重阳时节是菊花、桂花等花卉盛开的季节,各种花卉有其不同的功效作用。菊花具有明目、治头昏、降压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气的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平肝的作用。将这些花卉制成重阳花糕,便有了养生保健的作用。如加入桂花的桂花糕具有舒肝行气化痰、醒脾开胃的功效,用绿豆粉与菊花制成的菊花糕具有清凉祛火的功效。
重阳糕既好吃又有不少保健作用,但也不是人人适宜食用。在重阳糕制作过程中,为了使糕点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食用糖和烹饪油(甚至猪油),重阳糕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糖、高脂、高热量的“三高”食物。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应不吃或少吃、慎吃。
另外,重阳糕除了重油、重糖以外,其常用主要食材糯米中所含的支链淀粉比例较高,不易被消化,胃肠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脾胃虚弱者应慎食少吃。“三高”的重阳糕会刺激胆汁、胰液的分泌,加重肝脏、胰腺的负担,凡有胰腺炎、胆囊炎等肝、胆、胰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宜吃。
菊花吉祥酒,养肝明目抗衰老
菊花酒
原料:新鲜菊花、冰糖适量,50度左右纯粮酿制的白酒。制作方法:将新鲜菊花瓣洗净、阴干,放入干净的瓶中,倒入白酒、冰糖,密封浸泡10天即成。功效:菊花酒具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适合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者。
除了重阳糕,民间也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西京杂记》中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既可以和枸杞子、麦冬等其他草药一起酿制成各种功效的重阳养生酒,又能单独酿制成菊花酒,简单
上一篇:吴茱萸:重阳节的标志物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寒露养生
- 山东中医健康机构总数达4374个
- 望都县中医医院到中亦达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健康宣讲
- 望都县中医医院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 凤庆县抓实宣传营造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良好氛围
- 以中医之声,致敬七十华章--涉县中医院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 白领人士办公室里巧锻炼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