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痴呆
庞某,男,76岁。2018年8月14日初诊。诉曾患有脑梗死史,病程迄今9年,其证反复发作,经治疗后好转。2天前现反应迟钝、目光呆滞、行为异常、语无伦次、其症发无定时、移时一若常人等。今日由家人陪护来院就诊。刻见意识清楚、表情呆滞、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等症状。既往偶有癫痫发作;高压最高达190mmHg;头颅CT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颞顶枕叶软化灶形成、脑白质疏松、脑萎缩等。舌质暗淡,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滑。
诊断:痴呆(痰浊阻窍)。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半夏10g,茯苓25g,炒枳壳15g,陈皮15g,竹茹15g,石菖蒲25g,郁金15g,胆南星15g,天竺黄15g,地龙15g,全蝎10g,炒桃仁10g,红花10g。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
五日后二诊:药进5剂,发作次数大减,癫痫未发作。大便仍干燥,3~4日1行。舌苔腻略黄,脉沉滑。原方加大黄10g,芒硝(兑服)6g,继进5剂。
再五日后三诊:服药后大便已转正常,未再出现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等症状。舌质淡红,腻苔退减,脉仍沉滑。上剂去大黄、芒硝,继进5剂。
上剂随症略有加减,前后用药20剂,患者诸症消失,饮食知味,一若常人。嘱其饮食宜清淡,禁膏粱厚味,后以丸剂以善其后。三个月后随访,生活如常,其证未复发。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中写道:“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土不能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脾土衰而生湿,湿聚为痰,痰浊内阻,闭塞经络,上犯清阳之位,浊阴邪恶不降,蒙蔽清窍。药投茯苓、陈皮、炙甘草益心脾而和胃,渗湿燥土,以绝生痰之源;半夏、胆南星、天竺黄、枳实、郁金涤痰化饮,理气而破痰结,以除浊阴邪恶;竹茹,石菖蒲具清宣之气,直走心经,醒神以开窍;桃仁、红花通经络、活血化瘀;地龙、全虫乃虫蚁之属,可搜剔经络。诸药相经,使浊阴消,痰饮散,神醒窍开,气机调畅,故其效昭彰。
上一篇: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应用区别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腰腿痛二例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人间四月正芳菲 健康养生顺时“为”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三伏天贴膏药应注意些什么
- 中医药治疗肿瘤也有“六忌”
- 艾灸养生十禁忌 施灸保健要注意
- 从中医学角度认识“蹻”“跷”“足乔”
- 中医骨伤临证心得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