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应用区别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中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药用,根下有瓣,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色黄白,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
贝母在地则得土金之气,在天则禀清肃之令,其味辛平兼苦,微寒而无毒,能入手太阴、手少阴二经。味苦能降,微辛能散心胸郁结之气,为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之殊药;气味俱清,得苦寒之性,泄热凉金,其力非小。故用入心肺,可主郁痰、虚滞、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等,此导热下行,则痰气自利也。
贝母色白象金而主肺,肺有热,因而生痰,或为热邪所干,喘嗽烦闷,必以此主之;伤寒烦热者,辛寒兼苦,贝母能解除烦热故也;淋沥者,小肠之热,心与小肠为表里,清心之烦热,则小肠之热亦远。《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贝母解少阴、少阳之邪,除胸中烦热,则喉痹疏矣。
《雷公炮炙论》谓:“贝母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用。”此秉医圣“杏仁去皮尖及两仁者”之取意耳。盖杏子一仁分两瓣为常,两仁者,一核两仁分四瓣,为畸形也。取象比类,天人合一,故非常态之物不可图以建功;去皮尖者,折其上冒、生发之气,惟取杏仁下气除喘、苦降坠痰之力也。
明代始将贝母分成两大类,四川松潘产区为道地药材,称川贝母;浙江象山乃最优产地,名浙贝母。自此,川贝母与浙贝母渐以产地冠名而区分。
川贝母
川贝母气微,味甘、苦,微寒,归肺、心经。苦可泄火,甘可补虚,其性微寒可御邪热,具润肺散结、化痰止咳之功。用于肺虚久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吐痰咯血、肺痈等症,有散心胸郁气之能。
川贝母有三种
据性状差别,川贝母又有松贝、青贝及炉贝之异。
松贝出自四川松潘,故名。因其呈类圆锥或近球形,高0.3~0.8厘米,直径0.3~0.9厘米,如豆似珠,又谓“珍珠贝”“米贝”。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质硬而脆,断面色白,富有粉性,俗以“怀中抱月”称之。
青贝集散于蜀地青川,形似类扁球或类圆形,高0.4~1.4厘米,直径0.4~1.6厘米,两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质坚实,粉性足,以色白者为佳,习称“观音合掌”。
炉贝者,源自打箭炉(康定城古称),长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两枚鳞瓣似马牙,大小类近,在顶端形成略尖开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断面较粗糙,质地略逊于上两种之坚实,类白或浅黄色,多具棕色斑点,故有“虎皮斑”之谓。
川贝母临床应用
治肺热咳嗽多痰、咽干:川贝母(去心)一两半、炙甘草、炒杏仁(去皮、尖、双仁)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者:川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一两(去芦头)、炙甘草一两、紫菀一两、麸炒杏仁半两(去皮、尖、双仁),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含咽亦佳。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川贝母不以多少,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化,日可三服。治肺痈、肺萎:川贝母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醋炒文蛤五分,为末,以蜜炙枇杷叶,熬膏作丸,芡实大,噙咽之。治忧郁不伸、胸膈不宽:川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取姜汁和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次数丸。治喉痹肿胀:川贝母、山豆根、桔梗、生甘草、荆芥、薄荷各三克,煎汤服。
浙贝母
因原产浙江象山,故又称象贝母,其外形较川贝大,亦称大贝。采挖后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外层鳞片单瓣长约1.7~4厘米,厚7~17毫米,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名元宝贝;小者为完整之鳞茎,呈扁圆球形,称珠贝。其表面色白或淡黄,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富粉性,气微弱,味苦。
浙贝母临床应用
浙贝母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下气宣肺,开郁散结,清热利痰。治瘰疬痰核,配玄参、牡蛎、三棱、莪术等,如消瘰丸;治瘿瘤,伍山慈姑、海石、昆布,如消瘤神应散;治疮痈,协连翘、蒲公英等;治肺痈,同鱼腥草、芦根、薏苡仁、冬瓜仁、桔梗等。《本草正》称:“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颗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
川贝、浙贝应用区别
贝母者,开郁、下气、化痰之物也。然浙贝母苦泻之性偏重,解毒散结之力亦强;川贝母味淡性优,却有甘润之功。故润肺消痰、止咳定喘、虚劳火结之证,必得川贝母以为胜;若解痈毒、破癥结、消实痰、敷恶疮,则取浙贝母而见长。
本页关键字:川贝母 浙贝母 解毒散结 润肺消痰 止咳定喘 虚劳火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人间四月正芳菲 健康养生顺时“为”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三伏天贴膏药应注意些什么
- 中医药治疗肿瘤也有“六忌”
- 艾灸养生十禁忌 施灸保健要注意
- 从中医学角度认识“蹻”“跷”“足乔”
- 中医骨伤临证心得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