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与时方合用发微
经方就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时方是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所创制的方剂。经方药味少,配伍精,疗效捷,深受医者的推崇。如何提高经方的使用疗效和范围是更好运用经方的关键。将经方与时方合用可互相补益,增强疗效,扩大用途。经方、时方合用,取两者之长,疗效显著。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同属固表祛邪之剂,但前方中桂枝、芍药均入血分,能通心脉,可调和营卫而重在和营;后者方用防风、黄芪纯走气分,专入肺经,可益气固表而重在助卫。两方合用,合“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之理,且前方之姜、枣益胃与后方之白术健脾相配伍,使营卫能自中达上,由内而外,全身贯通而恢复卫外抗邪正常功能。此二方合用适合虚人外感所致营卫俱虚者。
验案:李某,女,31岁。2015年5月12日初诊。
一月前因人流术后调摄不当,复感风寒,时断时续。刻下来诊,气温已暖,见患者仍身穿棉袄、戴帽、裹围巾,尚蜷缩怕冷,自诉恶风寒以左半侧为甚。前医有用附子汤者,有用四逆汤者,有用九味羌活汤者,也有用桂枝汤者,皆罔效。诊见其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浮缓而弱。故辨证为虚人外感。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川芎6克,炙甘草10克,生姜4片,大枣3枚。6剂。
患者服3剂后帽除,6剂脱棉袄,不恶风寒。
二诊时效不更方,加焦三仙各10克健脾畅胃,守方共进12剂,诸症消失,一如常人。
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
苓桂术甘汤和二陈汤均为治疗痰饮的名方,合而用之治疗痰饮更妙。痰与饮虽同出一源,但质地有稀稠之分,痰较重浊,非得风升而难以上达,饮清下流,易承阳虚不制而上凌。苓桂术甘汤重在温阳化饮,二陈汤重在祛痰化饮,各有侧重,合二为一可兼收并蓄。临床合用治疗因脾气素虚而生痰饮,饮邪中阻清阳,上蒙清窍。
验案:陈某,女,51岁。2016年01月18日初诊。
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反复发作1年余来就诊。发作时头晕不能自主,目眩难以站立,轻则尚可扶物,重则跌扑倒地,时伴恶心呕吐,双目紧闭不能睁开,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经做头颅CT、脑电图、TCD等多种检查,除提示“脑血管弹性减退”外,无明显异常,考虑为“梅尼埃综合征”,服用各种西药疗效欠佳,后求治于中医,先后服用龙胆泻肝汤、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均无效,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虽药后症减,但久服效亦欠佳。
余诊时,思其形体肥胖,喜吐清稀之唾,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弦滑,再询得知小便欠利,大便时稀,知其必有饮邪于内。《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水饮,胸胁支满,苓桂术甘汤主之”。遂处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及泽泻汤。
处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陈皮15克,泽泻20克,钩藤15克,川牛膝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12剂。
本页关键字:经方 时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桂枝汤 屏风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人间四月正芳菲 健康养生顺时“为”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芒种养生
- 酥暖薤白酒 乳和地黄粥
- 诗词中的远志及其药用价值
- 肿瘤患者一定要忌羊肉、海鲜等这些“发物”吗?
- 孩子流鼻血是“去火”的一种方式吗?
- 鼻塞流涕感冒了 试试足疗四手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