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诗词 --> 诗人医生刘禹锡

诗人医生刘禹锡

“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读此诗可以发现诗人刘禹锡对医病疗疾之道竟也阐述得这样深刻。

“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初读此诗,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只知道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不想,这刘诗人对医病疗疾之道竟也阐述得这样深刻。

刘禹锡,唐代河南洛阳人。他自幼体弱多病,深感医药学对健体强身,济世救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从当地名医的家中,借来《素问》、《药对》、《小品方》等医药学的典籍伏案攻读,知经络、识营卫、辨药性。经过30多年的研读和临证,刘禹锡的医术日益高超,不仅“其术足以自卫”,而且族人门生有疾,他处方用药后,服之辄愈。

公元818年,刘禹锡汇集个人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的效验方剂,编成了《传信方》两卷,刊行于世。《传信方》当时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而且在国外广泛流传,如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东医宝鉴》,都收录了《传信方》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但是,《传信方》自元代以后即逐渐散佚。现存《传信方集释》本,系今人从古方书中辑录而成,共计45个方剂。

刘禹锡在他的医著《传信方》的《鉴药》一文中指出:“苟循往以御变,眯于节宜,奚独吾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意思是说如果因循守旧,不分清药物性能与病症是否相符合而乱投药,不仅会对人的机体健康不利,同样在其他方面也是行不通的。在治疗上,他主张博采众方,不断创新,针对具体病症灵活运用,刘禹锡还注重临床实践,深入群众,拜能者为师,大胆采用民间验方。例如用芦荟治疗湿癣,是他少年时代从楚州卖药摊上学到的。《传信方》云:“予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浸淫。用斑蝥、狗胆、桃根诸药,徒令蛰,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拭净敷之,立干便瘥,真神奇也。”

刘禹锡还强调“一物足了病者”之单验方治病,重视群众防治疾病的经验,他的《传信方》搜集方剂几十个,大多来源于民间验方,或者是经过亲身检验的常用良方。刘禹锡善于总结前人经验良方,把他们的良方“亦记其事”后,又亲自用于临床验证。

在刘禹锡的诗文中,有不少与医药学相关的篇章。《刘宾客文集》卷六有《鉴药》一文,写他“闲居,有负薪之忧,食精良弗知其旨。血气交沴,炀然焚如”。求治于某医家。医生切脉观色后,出药一丸,告诉他中病即止,不可多服。用药后,刘禹锡自觉“腿能轻,痹能和,涉旬而奇痒绝焉”。可他没有遵从医嘱停服药物,而是贪图疗效过量服用半旬,致使“厥毒果肆,涔涔周体”。忙请来那位医家,经用解毒和气的药物后才化险为夷。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用药必须剂量适中。若超过了一定的份量,便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治好病,还会使病情恶化。从而告诫人们,处理事情必须掌握分寸,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如果超过了适当的分寸,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好事可能也会变成坏事。

在全唐诗中,还收录了刘禹锡的一首《赠眼医婆罗门僧》诗: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刘禹锡用此诗赠来自印度的眼科医僧,也可见当时中外医学交流情况。

刘禹锡有一篇千古吟诵的名篇《陋室铭》,抒发了他“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高风亮节和虽清贫却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心理学家们把其推荐为淡泊明志、平衡心理的良药。这也难怪刘禹锡在那个年代能活到71岁的高龄了。

本页关键字:诗人医生  素问  药对  小品  刘禹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沈约药名诗        下一篇:药名四季歌

>> 返回医药诗词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