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名医伉俪:葛洪与鲍姑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中医大家,为我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医生,医术精湛的女医生则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晋代的鲍姑就是其中的一位。鲍姑与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被后人尊称为古代四大女医。
鲍姑(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今山西长治人。其父鲍靓喜好道家养生,擅长炼丹,亦官亦道,在担任广东南海太守期间结识了来自江苏的葛洪(公元284-364年)。因两人都笃信道家和擅长炼丹,有着共同的志趣,鲍靓便收葛洪为弟子,葛洪借此得以认识了小他25岁的鲍姑。待鲍姑长大后,鲍靓将女儿嫁给了弟子葛洪,史书将此事记载为“见洪深重之,以女为妻”。
受父亲影响,鲍姑对道教同样感兴趣,渐渐了解了炼丹之法。婚后葛洪与鲍姑两人就在广东罗浮山一带行医炼丹、治病救人。有了家学基础和个人勤奋,再加上夫婿影响,鲍姑医术渐精,尤擅针灸,后成为历史上有记载的首位女针灸学家。据传,她因经常采用广州越秀山下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后人便称之“鲍姑艾”和“鲍仙姑”。
后人熟知葛洪多半是因为《肘后备急方》这部药书。事实上,葛洪还编写过多部药书,在这本书前就曾写过100卷的《玉函方》一书。严格来讲,《肘后备急方》不属于原创,书中内容与《玉函方》的内容多有重复,系葛洪摘录《玉函方》中可供急救医疗和实用有效的单验方,编成8卷共计70篇,形成了后人经常引用的《肘后备急方》。此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对后世医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谓影响深远。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重大医学研究最开始就是受到该书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话的启发。
与葛洪不同,鲍姑没有留下相关药籍著作,但《肘后备急方》的内容除急救医疗和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外,还包括针灸医方109条(含灸方90余条)。因为葛洪擅长炼丹和道家养生,但不擅长针灸,所以后人据此推测《肘后备急方》一书中与针灸相关的部分系鲍姑所为。换言之,鲍姑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著作,但其灸法经验、药理知识等已融汇到了《肘后备急方》中。可以说,是葛洪与鲍姑这对夫妻共同促成了《肘后备急方》一书的完成,他们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名医伉俪”。
本页关键字:名医伉俪 葛洪 鲍姑 道家养生 玉函方 肘后备急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奇经八脉考》流传4种版本 下一篇:临风对月评医案 一片山花落笔床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