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的三种境界
说,是一种古代论说文体。唐代韩愈的《师说》写的是为师之道,是千古传诵的美文。虽然宋代张杲《医说》、明代俞弁《续医说》、清代吴师机《外治医说》(刊行时又名《理瀹骈文》)等医著得以传世,但都不是《师说》《马说》《爱莲说》那种意义上的篇章。
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则说透了为医之道,将“医”字,用“大”“精”“诚”3个字来解读。这3个字实际上浓缩了众所周知的三句话:医者,易也;医者,意也;医者,艺也。
“医者,易也”。医易相通。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医之大道,本于阴阳。故清代名医章虚谷说:“易为大道之源,医理、儒理俱在其中”。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中医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母体。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论药人、方人,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论天象、气象、病象,皆是以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方法,其中自有一种波澜壮阔的大气象。
“医者,意也”。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碍言也”。大意是说,医生看病需要聚精会神,才能明察秋毫。日·吉益东洞《古书医言》则认为,“医者,意也”当源于《子华子》:“医者,理也;理者,意也”。“意”,就是要精益求精,格物致知,匠心独运,传承创新。“李鸿章硬要把中医的“意”说成“臆”:“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象,非实而得其真也”,说中医不究病理,全凭主观想象,这是颠倒黑白,强行泼在中医头上的脏水。国医大师干祖望的解释十分精当,他认为医者意也是治病三步曲:一是回忆《灵枢·本神》中所谓的“心有所忆谓之意”,“把你过去读过的包括经典著作在内的医药文献好好地回忆一遍”;二是思维(意用),“把眼前的病和固有的技术综合起来思考斟酌”;三是决策(意断),“从攻从补,取温取凉来制订你的治疗方案”。
“医者,艺也”。中医是技术也是艺术(人文),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儒、释、道、兵息息相通。医学是“人”学,有两个支撑:一个是技术的医学,另一个是人文的医学。医乃仁术,医家人文思想、人格魅力、仁心大爱是医生成为最美、最高尚、最神圣的职业之一的原因。笔者认为,医者艺也盖出自宋代沈括《良方》序:“医诚艺也,方诚善也,用之中节也,而药或非良,其奈何哉!”沈括原意是治病五难中的别药之难。最早将医和艺相连的可能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他说:“医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包括疾病、病人和医生三者。医生是艺术的仆人。医患要同心协力抗击病魔。”耐人寻味的是,希波克拉底所说的“医生是艺术的仆人”与《黄帝内经》所谓“病为本,工为标”完全一致,真是“英雄之所见略同”啊!
本页关键字:孙思邈 大医精诚 医者 古书医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