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 川芎药食诗话

川芎药食诗话

孙思邈说道:“青城山幽,川西第一。药由鹤递,来自天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川芎

川芎,本名芎䓖,为伞形科藳本属植物川芎的根状茎,是药食两用的植物。川芎的别名很多,如芎䓖、山鞠芎、川香果、胡劳、京芎、贯芎、台芎等。

传说故事

关于川芎的药名由来,有一段传说。传闻唐代药王孙思邈和徒弟到四川青城山采药,见林中山洞旁有一只头颈低垂、双脚抖颤、不断哀鸣的生病的雌鹤。第二天,师徒采药又到青松林,在离鹤巢不远的地方,仍然听到雌鹤的呻吟声。抬头仰望,见有几只白鹤在空中盘旋,嘴里掉下了几丛带着叶片的小白花。孙思邈见状,忙叫徒弟拾起来带回保存。过几天,师徒俩又上山采药,再走到洞前,见雌鹤已恢复健康,嬉戏如常。孙思邈联想到,雌鹤的病愈可能与此草有关,于是就开始采集此草。后经他多次应用研究,发现这草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徒弟问他,这草叫什么名字,孙思邈随口说道:“青城山幽,川西第一。药由鹤递,来自天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药用功效

川芎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唐代甄权的《药性本草》说:“川芎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胎衣不下。”《日华诸家本草》进一步阐述川芎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的功效,能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宋代苏颂《嘉祐图经本草》谓:“服川芎治风痰,殊效。”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记载:“川芎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李时珍《本草纲目》则谓:“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川芎亦有所忌,缪希雍曰:“川芎性阳味辛,凡病人虚火上炎,咳嗽呕吐,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煤,发热作渴,烦躁,忌之。”实验研究证明,川芎中的“川芎嗪”有一定抗凝作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食养价值

川芎的叶苗古籍中早有记载,名蘼芜,香嫩可口,可做羹、泡茶。《山海经·西山经》有“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花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芎䓖。”《说文解字》注释:“蘼芜,亦写作糜芜。是川芎的苗,叶可食。”

川芎的根茎或叶可煎汤作为沐浴香料,浴后香气数日不散。《图经本草》还说:“其叶倍香,或莳于园庭,则芬馨满径。江东蜀川人采其叶作饮甚香,并云可以已泻。”

诗词寄情

川芎叶的馨香和食用之美,历代文人墨客每多赞颂。宋代宋祁《川芎赞》曰:“有桑叶美相,冬不殒零,采而掇之,可掺于羹。”汉代刘向《九歌·怨思》曰:“菀蘼芜与兰若兮,新藳本于洿渎。”隋代薛道衡《昔昔盐》诗曰:“垂桞覆金堤,蘼芜叶复齐。”孟迟有“蘼芜亦是王孙草,莫送春香入客衣”之句,韩琦《中书厅芎䓖》有“糜芜嘉树列群芳,御湿前堆药品良。时摘嫩苗烹赐茗,更从云脚发清香”的叙写。汉代杨雄《甘泉赋》有 “排玉户而飏金辅兮,发兰蕙与芎䓖”。宋代词人张孝祥对川芎叶情有独钟,在两首词中都提有提及:“杨栁飘,海棠春雨。清愁冉冉无来处。曲径惊飞蛱蝶丛,回塘冻湿鸳鸯侣。舞御霓裳,歌残金缕。蘼芜白芷愁烟渚。不识阳台梦里云,细听华表归来语。”“蘼芜白芷愁烟渚,曲琼细巻江南雨。心亊怯衣单,楼高生夜寒。云鬓香雾湿,翠袖凄馀泣。春去有来时,春丛沙际归。”张孝祥以川芎叶寄托情思、抒发情感,赞颂相知相爱的纯真感情。

本页关键字:川芎  孙思邈  芎䓖  中风入脑  头痛寒痹  筋挛缓急  川芎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名医吴楚开出救祖母良方        下一篇:化石良药金钱草

>> 返回医药典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