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解暑汤香薷饮
七月流火,烈日炎炎,这样的酷暑之下,娇滴滴的林妹妹自是不堪承受。因而只去了一趟清虚观打醮看戏,回来就中暑了。
黛玉中暑,半缘心事半缘暑热。清虚观中,不知好歹的张道士给宝玉提了门亲事,虽遭贾母回绝,黛玉听后心里总是颇有些不自在的。本就体弱的她顶着酷暑看了半日戏,加之府中主子丫鬟仆妇大都去了清虚观,人多且杂,空气难免不流通。小姐们出入又都坐着遮盖严密的翠盖珠璎八宝车,这位“风吹吹就坏了的美人灯儿”当然难以耐受,中暑的症状也就出现了,回家就卧病在床,不再去看戏了。
赤日当天,树荫匝地,蝉声阵阵,静无人语,黛玉服下解暑汤香薷饮后,只在房内躺着歇息。偏偏宝玉前来探望,两人因皆存求近之心,一时又口角起来。见宝玉又是砸玉又是赌咒的,本就脾胃虚弱的中暑病人心下一阵烦恼,刚吃下去的香薷饮便承受不住,一下子又全吐了出来。
“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此处也不例外。从紫鹃一句话“才吃了药好些,这会子因和二爷拌嘴,又吐出来”可见,黛玉服用香薷饮后症状应是大为好转,疗效明显。香薷饮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白扁豆、厚朴各等分组成。功能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方中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利湿,前人喻其为夏令之麻黄,为暑月解表之要药;厚朴苦温,行气散满化湿和胃;扁豆消暑和中兼能化湿。三药合用,辛温与辛凉相合,用于暑挟寒湿之邪者,颇为适宜,可谓夏月常用良方。
清代名医吴谦编的《医宗金鉴》卷二十八云:“香薷饮: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明清时期,也传有立秋时服香蕉饮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民俗。《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提到,要在立秋前一天,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至立秋日合家饮之。人们在立秋前一天都纷纷到药铺买好香薷饮的原料,急火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因而香薷饮以凉服为佳,且不易引起呕吐。
又逢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效仿林妹妹,煎服香薷饮解暑、卫阳、休养。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消除水肿。对有上吐下泻症状者,也适用此方。
但服用此方也需注意禁忌症,如发热、汗出、不恶寒、心烦口渴者,不宜服用。
上一篇:宝钗服用治喘嗽的冷香丸 下一篇: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