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养生防中暑
正常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在37℃左右。当人运动时,机体代谢增速而产热增加。人体借助血管扩张、皮肤汗腺分泌增加、呼吸加快等将体内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在高温环境中,尤其当温度较高、通风不良以及机体热适应能力降低时,可造成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而发生中暑。中暑是三伏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因素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的分型
医学上一般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即为先兆中暑。此时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
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即为轻症中暑。此时如能及时有效处理,往往可在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4种类型。热痉挛类型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正常;热衰竭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以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的人。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症状为皮肤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神志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日射病类型的发生原因多为强烈热辐射作用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温多不升高; 热射病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表现为头疼、头昏、全身无力、多汗,不久后体温迅速升高,可高达41℃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中暑的预防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耐热能力较差、身体疲劳或患病时,不要参加剧烈活动,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增强营养,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中暑的急救
立即将患者离开高温环境,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变化;补充含盐饮料或绿豆汤、酸梅汤、凉茶等。酌情使用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可将清凉油涂双侧太阳穴并轻轻按摩。如中暑症状较重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本页关键字:三伏养生 中暑 中暑预防 中暑急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三伏酷热季 皮肤病冬病夏治正当时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熬夜看球黑白倒 当心身体受不了
- 世界杯憋尿看球的五大危害
- 熬夜看球警惕恶性心脑血管事件
- 世界杯熬夜看球 小心肝脏吃“红牌”
- 三伏养生防中暑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