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长肌肉 健中补虚话山药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在《西厢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永和初年,有一采药人,来到衡山。道迷粮尽,只好到一崖下休息。忽见一老翁,看上去好像四五十岁那么年轻,对着石壁作书。采药人告知以饥,老者给他食物,乃薯蓣,并指教出山的路途。六日到家,还不知饥。乃知为食物之功奇也。这则故事记载的就是中药薯蓣的功用。
细解本草
薯蓣就是山药,在唐代宗年间,因薯蓣的“蓣”字与代宗皇帝李豫的“豫”字读音相同,为了避讳,所以把薯蓣改为“薯药”。到了宋朝,“薯”字又与宋英宗赵曙的“曙”字音相同,薯药又改称为山药,山药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山药:“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可见山药这种保健食品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脾胃的功能,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部机器,那么脾胃就是能源站,在中医学中脾胃也被称之为“后天之本”。山药味甘,性凉润,入肺、脾、肾经,所以山药可以使人气力倍增;又因山药的根系发达,能扎进土壤深处,又很肥厚,深得土气,其质地稠黏,类似膏状,能填补肾精,肾精足则阴血能充,所以山药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本草功效
晚清医家张锡纯最擅长用山药,他经常用一味山药治病,方名“一味薯蓣饮”,也叫薯蓣粥。治疗“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如果小孩子服用,还可以稍稍加些白糖调味。
活用本草
在实际使用中,山药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山药同小米加糖煮粥吃,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山药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所以凡是有实邪、湿热者不宜服用。由温热之邪、实邪导致肠胃积滞者忌用山药,山药不宜与碱性的食物或药物混用,以免使山药所含的淀粉酶失效。
扁豆花山药粥
材料:生扁豆花30克,鲜山药70克,粳米100克,白糖50克,陈皮5克。
做法:扁豆花洗净,沥干;鲜山药洗净,去皮,切片。粳米淘洗干净,放于砂锅中,注入水,先用旺火烧开后,再下扁豆花、山药、白糖、陈皮,再用文火熬至白糖溶化。这道粥品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化湿。适用于暑天感冒、咳嗽、心烦、胸闷、头痛困重、食少倦怠等。
本页关键字:山药 薯蓣 补中益气 健中补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都说酸奶饮品好 食用禁忌知多少 下一篇:夏季消暑话绿豆 烹饪吃法有讲究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七月顺时养生: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夏吃山参亦滋补 冬病夏治又御暑
- 酷夏养生重习俗 解暑化湿度三伏
- 夏日炎炎暑热重 辩证巧饮中药茶
- 美齿洗牙误区多 特殊人群需禁忌
- 夏天摆脱脚臭、鞋臭5妙招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