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的常见症状之畏寒
畏寒即怕冷,是指自己感觉怕冷或身体发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的一种症状,也称为畏冷。
理论依据
人体体温的维持和对寒冷的抵抗,依赖阳气的功能。人体阳气充足,则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的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寒冷、温煦机体,则人体会产生寒冷的感觉,即畏寒。人体的阳气分布全身,无处不在,各个脏腑都有阳气,但从本质上说,阳气的根源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亦叫元阴、元阳,亦叫肾水、肾火,亦叫肾阴、肾阳。肾中所藏的真阴真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凡是阴虚都与肾阴虚有关,阴虚最终会导致肾阴虚;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凡是阳虚都与肾阳虚有关,阳虚最终会导致肾阳虚。畏寒是阳虚的表现,阳虚的根源在肾阳虚,所以畏寒的根源在肾。虽然其他脏腑的阳虚也可以导致畏寒,但其都与肾阳虚相关,所以治疗所有的畏寒都要涉及温补肾阳,剩下的只是兼顾其他脏腑的特性而已。
证候类型
肾阳虚证:肾阳虚所致的畏寒,症见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面色黧黑,小便清长频数,男子阳痿,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或胎动易滑,宫寒不孕,舌质淡嫩,舌苔白滑,脉沉无力。治法宜用温补肾阳法,方剂可选用右归丸加仙茅、仙灵脾、鹿茸等。
鉴别
与心阳虚畏寒的鉴别: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舌质淡白,舌苔白,脉沉,因其病位在心,故还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舌淡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等心阳痹阻、血凝失运的表现。治法宜用温阳通脉法,方剂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或炙甘草汤加减。
与脾阳虚畏寒的鉴别: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舌质淡白,舌苔白,脉沉,因其病位在脾,故还可见纳减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等脾运无权的表现。治法宜用温中健脾法,方剂可选用理中汤加味。
与恶寒的鉴别:恶寒是指病人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恶寒是由于外界的寒邪侵袭人体,束缚人体的卫气,使卫气不能温煦肌表所致。除了恶寒以外,还同时伴有发烧,无汗,头痛,身体疼痛,或咳嗽气喘,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等。治法宜用解表散寒法,方剂可选用麻黄汤之类。
重要提示
若见畏寒,同时伴有如上所述的肾阳虚的症状,则可判断其为肾阳虚导致的畏寒。
上一篇:肾虚的常见症状之欠 下一篇:肾虚的常见症状之与水相关的梦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位老中医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