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检查化验 --> 检查项目 --> 尿液检查(一)

尿液检查(一)

尿气味正常气味:新鲜尿具有特殊微弱芳香气味。放置过久被细菌污染后,呈氨味。食用辣椒、蒜以后,尿可带有

一、尿量

单位:毫升(m1)。

正常值:成人一昼夜尿量为1500~2000毫升,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2~3:1~2。新生儿初生几天时一昼夜尿量为20~40毫升,1周时约为200毫升。

临床意义:

1、多尿:昼夜超过2500毫升为多尿。常见于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肾脏疾病(如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等)。

2、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少于17毫升为少尿。

3、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为无尿。常见于肾前性(如休克脱水、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肾源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及肾后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泌尿系结石所致梗阻等)。

二、尿颜色

正常颜色正常人新排出尿液多透明、淡黄色或黄色。

临床意义:

1、乳白色(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腹腔肿瘤、结核压迫肾周围淋巴管等。

2、淡红色或棕红色(血尿):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毫升,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常见于肾脏疾病(如结核、结石及炎症等),也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

3、清晰红茶色、酱油色、葡萄酒色(血红蛋白尿):镜检无红细胞者,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蚕豆病、恶性疟疾等。

4、浓茶色(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药物影响,如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5、蓝绿色:常见于尿布变蓝综合征,药物影响,如亚甲蓝(美蓝)、氨苯蝶啶等。

6、深黑色:常见于黑尿热(奎宁等引起的溶血反应)、中毒(对苯二酚等)、黑色素原尿症等。

三、尿气味

正常气味:新鲜尿具有特殊微弱芳香气味。放置过久被细菌污染后,呈氨味。食用辣椒、蒜以后,尿可带有臭味。

临床意义:

1、特殊的水果味:常见于糖尿病酮症(尿中有少量酮体)。

2、特殊臭味:见于苯丙酮症(尿中有苯丙酮酸)。

3、新鲜尿即呈腐败性臭味:常见于泌尿道细菌感染,如膀胱炎、泌尿系统脓肿等。

四、尿透明度

正常透明程度:新鲜尿多为透明。

临床意义:新鲜尿混浊,常见于尿路感染所致的尿中大量细胞、管型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乳糜尿。

五、尿渗透压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成人一般为600~1000毫摩/升,平均800毫摩/升;最大范围为40~1400毫摩/升。

临床意义:

1、高:见于糖尿病等。

2、低:见于尿崩症、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等。

六、尿比重(SG)(无单位)

正常值:24小时内最大范围为1.003~1.035;一般为1.015~1.025;晨尿常在1.020左右。

临床意义:

1、高:常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失水及心功能不全。

2、低:常见于慢性肾炎后期及尿崩症。

七、尿酸碱度(pH)

正常值:平常膳食条件下,pH值为4.6~8.0,平均6.0。

临床意义:

1、性尿(pH值小于5):常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核,肾炎,药物(氯化铵等)或食物(肉类、蛋类)影响等。

2、性尿(pH值大于8.0):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药物(碳酸氢钠)或食物(水果、蔬菜)影响等。

八、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单位:1个/高倍视野(个/HP)。

正常值:

1、细胞:玻片法,平均0~5个/高倍视野;定量检查,0~12个/微升尿。

2、细胞:玻片法,平均0~2个/高倍视野;定量检查,男0~12个/微升尿,女026个/微升尿。

3、皮细胞:0~少量/高倍视野,其中大圆上皮细胞偶见,小圆上皮细胞及尾样上皮细胞不易找到。

4、型:透明管型平均为01个/高倍视野,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可见少量增加。粗颗粒管型无,正常人在运动后可见少量细颗粒管型。细胞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蜡样管型、宽大管型(过去称肾衰竭管型)无,脂肪管型少见。

5、结晶:①酸性尿液中,尿酸结晶,偶见;草酸钙结晶,为尿液正常成分;磺胺药物结晶、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胆红素结晶、胆固醇结晶,无;胱氨酸结晶,极微。②碱性尿液中。

临床意义:

1、细胞增加(脓尿):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2、细胞增加:超过10个/高倍视野(为血尿)或肉眼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泌尿道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3、皮细胞增加:尿液中出现大量或片状脱落的上皮细胞,并且伴有白细胞、脓细胞,常见于尿道炎;尿中出现较多的大圆上皮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中出现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尿中尾样上皮细胞增加,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或膀胱颈部炎症时。

4、型:尿中出现管型,可提示肾实质性损害。透明管型增加。高热、心力衰竭者,可少量增加。大量出现,特别是出现复合性透明管型,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药物中毒等肾实质病变;出现复合性透明红细胞管型,为肾脏出血的标志;出现复合性透明白细胞管型,为肾脏炎症的标志;出现复合性透明脂肪管型,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标志。颗粒管型。发热或脱水时,尿中可见少量细颗粒管型;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病变,尿中可出现大量细胞颗粒管型。尿中出现粗颗粒管型,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等引起的肾小管损害。细胞管型。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妊娠中毒症、药物及重金属盐中毒等;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尿中出现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尿中出现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淀粉样变、肾功能衰竭等;宽大管型从尿中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后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等。

5、结晶:酸性尿液中的结晶。痛风时,尿酸结晶增加;尿中出现尿酸结晶并伴有红细胞时,提示有膀胱结石或肾结石的可能。尿中草酸钙结晶增多,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及尿中有红细胞,应考虑结石的可能。服用磺胺药物时,如尿中出现大量磺胺药物结晶并伴有红细胞,则有发生泌尿道结石或导致尿闭的可能。尿中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增加,常见于严重的肝病、急性肝萎缩、肝硬化及肺癌等恶性肿瘤。胆红素结晶增加,常见于黄疸、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癌、肝硬化及磷中毒等。胱氨酸结晶增加,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出现胆固醇结石,多见于肾淀粉样变性、乳糜尿、尿路感染、肾炎、泌尿系肿瘤等。碱性尿液中的结晶。尿中磷酸钙结晶大量出现,常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肥大、慢性肾盂肾炎等。出现尿酸铵结晶,表示膀胱有细菌感染。

九、尿沉渣12小时计数(Addis计数)

单位:个/12小时(个/12h)。

正常值:

1、细胞少于5×10512小时尿。

2、细胞少于1×10512小时尿。

3、明管型少于5000个/12小时尿。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尿路感染及肾脏疾病。

十、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测定

单位:个/小时(个/h)。

正常值:

1、:红细胞少于3×104小时;白细胞少于7×104小时。

2、:红细胞少于4×104小时;白细胞少于14×104小时。

3、童(2~7岁):红细胞少于8.2×104/小时;白细胞少于8.7×104小时。

临床意义:

1、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2、细胞增多:超过2×105/小时,考虑尿路感染;超过4×105,有肯定诊断价值。

十一、尿亚硝酸盐测定(NIT)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肾盂肾炎。

十二、尿胆红素定性(BIL)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蛔虫、胰头癌等),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

十三、尿胆原(URO或UBG)

单位:微摩/24小时(gmol/24h)尿。

正常值:

1、性:阴性或弱阳性,尿1:20稀释后为阴性。

2、量:1.69~6.76微摩/24小时尿(旧制单位:1~4mg/24h)尿。

临床意义:

1、多: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实质病变及心力衰竭等。

2、少:见于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极期。

十四、尿胆素(URN)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性黄疸等。

尿三胆即尿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三项同时测定,称尿三胆测定。

十五、尿隐血试验(BLD或OB)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血尿(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尿(镜下无红细胞者),如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膀胱炎,以及化学药品(砷、铅、奎宁等)中毒,毒蛇咬伤,毒蕈中毒,重度烧伤等。

本页关键字:尿液检查  尿液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出血和凝血检查(二)        下一篇:尿液检查(二)

>> 返回检查项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