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眼科症状 --> 轮上赤豆

轮上赤豆

轮上赤豆是指白睛表层有痘状疱疹突起,推之可移,或黑睛边缘有豆状疱疹,周围有赤脉环绕或赤脉成柬,色红如赤豆而得名。

【概念】

轮上赤豆是指白睛表层有痘状疱疹突起,推之可移,或黑睛边缘有豆状疱疹,周围有赤脉环绕或赤脉成柬,色红如赤豆而得名。常发于素体虚弱之小儿。

《证治准绳·七窍门》称“轮上一颗如赤豆证”。近代医书则称为“风轮赤豆”。另“火疳”证,亦生于白晴,但在里层,推之不能移动。可以鉴别。如《证治准绳·七窍门》说:“若白轮有红颗而胀急涩痛者有变,而急痛连内,而根深接内者,火疳也。”

【鉴别】

常见证候

肺经燥热轮上赤豆:白睛表层有灰红色疱疹隆起,推之可移,四周有赤脉环绕,小疱疹可自行消退或溃破,伴有轻度畏光或眵泪,舌红少津、脉数。

肺肝郁热轮上赤豆:白黑睛交界处,有淡红色疱疹突起,赤脉围绕,畏光流泪,灼涩疼痛,舌红苔微黄,脉弦而数。

肝经火旺轮上赤豆:黑睛边际疱疹隆起,溃破后渐向黑睛中央匐行,并有赤脉成束追随,状如彗星,或缠绕如赤豆,高度羞明,患儿常以手遮目,或欲躲藏暗处,闭塞户牖,疼痛流泪较重,舌红,脉弦数。

阴虚火炎轮上赤豆:白睛或黑睛疱疹隆起,疼痛怕光轻微,病延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赤脉隐现,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气虚肝热轮上赤豆:白睛或黑睛上疱疹隆起,时发时愈,羞明怕热,食少神疲,烦躁不宁,舌淡红,脉濡数。

脾虚兼痰轮上赤豆:白睛或黑睛上疱疹,反复发作,面色咣白,颈部痰核累累,舌润苔白,脉濡滑。

鉴别分析

肺经燥热轮上赤豆与肺肝郁热轮上赤豆:前者多由肺经燥热熏灼,白睛属肺,热燥于上,故白睛外层出现灰红色疱疹,状如赤豆,推之可随白膜移动,压之不痛,周围赤脉环抱.轻度眵泪,治宜清肺泄热,凉血散瘀,方用桑白皮汤,加丹皮、赤芍、生地;后者多由肺肝得病,郁热上腾。黑睛属肝,故黑白睛交界处疱疹隆起如赤豆状。赤脉从白睛侧包绕,红赤偏重于气轮一边,,治宜清肝泻肺,方用桑白皮汤加草决明、夏枯草青葙子等。

肝经火旺轮上赤豆与阴虚火炎轮上赤豆:均由火邪炎蒸,故黑睛边际疱疹隆起,溃破后向中央侵延,伴有束状赤脉随行,是其共同点。如《证治准绳·七窍门》说:“气轮有赤脉灌注,直落风轮,风轮上有颗积起,色红,初如赤小豆,次后积大”。但两者虚实各异。肝经实火者,疼痛难忍,高度羞明,热泪如汤,舌红,脉实而数。治宜清泄肝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桃仁红花泽兰、丹皮;阴虚火炎者,病延日久,或反复发作,赤脉隐现,羞明流泪不甚,疼痛轻微,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或养阴清肺汤,去薄荷,加茺蔚子、蝉衣、谷精草

气虚肝热轮上赤豆与脾虚挟痰轮上赤豆:均属虚中挟实。一为气虚阳.浮,肝经郁热,一为脾虚不运,痰湿上壅,故白睛或黑睛上疱疹反复发作为其共同点,但前者热郁于肝,因而烦躁不宁,夜寐不安。治宜益气和中,清肝泄热,方甩异功散,加白芍、夏枯草、胡黄连、草决明。后者湿聚为痰,凝阻络脉,因而颈部、颔下出现痰核。治宜健脾化痰,行气和营,方用香贝养营汤。

轮上赤豆一症,为小儿常见症,麻疹、热病后,气阴俱伤,最易罹患。可发生于气轮白膜,或黑睛之上。实证多与肝肺二经郁热有关;虚证多因脾虚气弱,或病久伤阴所致。病在白睛,邪浅症轻而缓;病在黑睛,邪深症重而剧。轻者易治,亦可自行消退,或溃破后得愈,不留形迹;重者疱疹较大,赤涩疼痛,羞明流泪,溃破如疮,愈合每留翳膜。

【文献别录】

《张氏医通》:“轮上一颗如赤豆证:气轮有赤脉灌注,风轮上有颗积色红,内有瘀血之故,急宜开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然至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有颗鲜血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吹点自消。若有贯接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向所来之处寻看,量轻重导之。”

本页关键字:轮上赤豆  火疳  肺经燥热  肺肝郁热  阴虚火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抱轮红        下一篇:胬肉攀晴

>> 返回眼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