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偏视
【概念】
目偏视,是指双眼平视前方,一眼或双眼偏斜于一侧,甚者黑睛为该侧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没,外观只显白睛而言。相当于西医之斜视。
本症始见于《诸病源侯论·卷二十八》,后世医书尚有“目偏视风引”,“风引喁斜”,“偏视”等名称。由于目睛偏斜的程度、方向等症状不同,有的文献称为“神珠将反”、“瞳神反背”、“双目通睛”、“坠睛”、“天旋”、“目仰视”。目偏视可引起复视,故有的文献亦在“视一为二”中阐述。
至于因肿物压迫引起眼球喁斜而致目偏视者,不属于本篇讨论范畴。
【鉴别】
常见证候
风邪中络目偏视:目睛不红不肿,目偏视,或患眼睑胞下垂,眼睫无力,眼球运动受阻,视一为二。多发单眼。伴眼角、口角歪斜,流涎等症状,每于晨起或午睡后发觉。兼见恶风,自汗,头痛,目眩,舌苔薄白,脉浮缓。
痰湿阻络目偏视:骤起目偏视向内或向外,多发单眼,患眼睑胞下垂,睛珠运动受阻,或视一为二,常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症。平素常感胸闷不舒,眩晕恶心呕吐.神疲倦怠,纳差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
风热上攻目偏视:双目偏视或仰视,常继发热头痛,甚至神昏抽搐,角弓反张而发。有明显的热证发病过程。舌红苔黄,脉细数或弦数。
肝风内动目偏视:单眼或双眼偏视,目睛斜向内或向外,平素可见目赤头痛,眩晕足软,口苦,易怒,手足麻木,筋肉瞤动,舌红,脉弦数。
瘀血凝滞目偏视:眼睑、眶部或头部外伤后,伤目黑睛偏斜向内或向外。小儿外伤后则多兼见心神不宁,夜梦啼哭,睡眠惊惕,指纹青紫,脉弦。
禀赋不足目偏视:多为先天性,单眼或双眼偏视,患儿常伴发育迟缓,步迟齿迟,智力较差。或由于眼球发育异常,单眼或双眼视功能不全,日久而致偏视。亦有婴儿体弱,长期侧卧斜视,筋脉凝定,形成目偏视。
偏废性目偏视:单眼黑睛向外偏视,多兼内、外障眼疾,视力极差,长期废用,以致眼带筋脉弛缓,病目向外偏视。
鉴别分析
风邪中络目偏视与肝风内动目偏视:一为外风,一为内风,外风或内风上扰于目,眼带筋脉偏缓以致目偏视。前者为外风人中络脉,风属阳邪,病偏于表,常兼见自汗,微恶风寒,脉浮而缓等表虚中风之象,治宜祛风通络,方用羌活胜风汤和牵正散加减,疗效较速而佳。后者为内风扰动筋脉,损及眼带,属肝肾阴亏,阴不制阳,病偏于里,常兼见眩晕足软,手足麻木,筋肉瞤动,脉弦而数等肝阳化风之象。当须缓图,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或平肝熄风降压法,如潮热而目赤心烦,可用补肝散;伴有半身不遂,后期可用补阳还五汤。
风热上攻目偏视与肝风内动目偏视:二者症状颇似,但病因病机不同,兼症及治法各异。风热上攻目偏视为风热之邪上攻目头,损伤眼带筋膜,属实热之证,起病急骤,有明显的热证表现,常见于小儿高热,神昏,惊厥之后,这与日积月累,肝肾阴亏,而引发阳升风动的病程、证候有别。治宜祛风清热,舒经活络,佐以养阴,方用牛黄抱龙丸,或正容汤酌加黄芩、伸筋草、地龙、石斛、麦冬等。
痰湿阻络目偏视与瘀血阻滞目偏视:痰湿内生,阻于睛珠脉络,筋脉缓急不相称而成偏视,全身伴有胸闷恶心,眩晕、神疲、纳差便溏等痰浊内阻上泛之象。治宜祛痰除湿活络,方用省风汤加减。瘀血阻滞目络,眼带松弛失用引起目睛偏视,常有明显的外伤史,少有全身兼症,治宜活血行气通络,佐以镇静之品,方用桃红四物汤加丝瓜络、地龙、黄连、僵蚕、防风等。
禀赋不足目偏视与偏废性目偏视:前者多属先天病变,常兼步迟齿迟,智力差,体质虚弱等症。治宜补肝益肾,舒筋活络。阳虚为主,方用金匮肾气丸加丝瓜络、伸筋草、地龙;阴虚为主,方用六昧地黄丸加丝瓜络、伸筋草、地龙。后者多因内障眼疾,或黑睛宿翳等症,一眼视力极差,睛明失明,脉络弛缓而致目偏视。临床应根据不同病情辨证治疗,并配合针灸。如无效果,则需采取手术治疗。
目偏视一症,应及时医治,日久则经络气血凝滞,收效更难。
【文献别录】
《圣济总录·卷一〇六》:“坠睛者,眼因贼风所吹,血脉受寒,黄冲瞳人,风寒气随眼带牵曳,睛瞳向下。”
《证治准绳·瞳神反背》:“其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审视瑶函·目仰视》:“小儿不定,翻眼抬睛,状若神祟,头目仲高,名为天钩,亦惊风之症,宜服九龙控涎散。”
本页关键字:目偏视 斜视 神珠将反 瞳神反背 双目通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