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冷
【概念】
腹冷是自觉腹部内外有冷凉感。
本症在《灵枢·师传》篇中称“腹中寒”及“脐以下皮寒”。《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又叫做“肚中寒”。《中医临证备要》名之曰“腹皮寒”。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胃阳虚腹冷:脘腹中常觉发冷,或兼脘腹作疼,反酸或泛吐清水,畏寒喜暖,或大便溏泄,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
肾阳虚腹冷:腹中发冷,五更泄泻,腰膝痠软,夜尿频频或小便余沥不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微弱。
冲任虚寒腹冷:腹中发冷,以小腹为甚,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淡,或挟血块,或带下清稀,或难以受孕,或两眼圈发黑,舌胖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迟。
寒滞肝脉腹冷:腹部发冷,以少腹为甚,并牵及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受寒更甚,得热则缓,或四肢发凉,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鉴别分析
睥胃阳虚腹冷与肾阳虚腹冷:皆因素体阳气不足,或恣食生冷,或过用苦寒泻下药物,或病后失于调养等,损伤脾胃,中阳亏虚;或由房室不节,或大病久病将息失宜,以致下元虚惫,造成脾胃阳虚或肾阳虚衰之腹冷。前者由于脾阳不能温煦.则腹中时常发冷,喜暖畏寒;阳虚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上为泛吐清水,下为大便溏泄;脾虚化源不足,故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阳虚之征。而后者则由于肾中阳气不能蒸腾,以致腹中发冷;肾阳虚则大肠失约,膀胱气化失司,故五更泄泻,夜尿频频或小便余沥不禁;腰为肾之府,腰以下均为肾所主,肾虚则失于充养,故腰膝瘦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微弱,为肾阳虚衰之征。二者主要的鉴别点在于:脾胃阳虚兼有脘腹作疼,反酸或呕吐清水,畏寒喜暖,大便溏泄,肢倦神疲等,治宜温补脾胃,方选小建中汤。而肾阳虚则兼有五更泄泻,腰膝痠软,夜尿频频或小便余沥不禁等,治宜温肾壮阳,方选肾气丸与四神丸合方。
冲任虚寒腹冷与寒滞肝脉腹冷:二者虽均以下腹部发冷为主,但一在小腹,一在少腹,且产生之原因不一。冲任虚衰之腹冷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或房室过度,孕产过多,或经期冒雨涉水,冲任受损,寒凝胞宫所致。寒滞肝脉之腹冷为外受寒邪,肝经气血凝滞所致。前者因胞宫受寒,冲任不调,则腹冷而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而色淡;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难以受孕;带脉不约则带下清稀;寒邪凝滞,血不流畅,则两眼圈发黑;舌胖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迟,均为冲任虚寒之征。后者由于肝之经脉抵小腹、绕阴器,寒凝肝脉,肝气受阻,肝血滞涩,故少腹或小腹冷而睾丸坠胀疼痛,肢厥囊缩;舌苔白滑,脉沉迟弦-均为寒滞肝脉之征。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冲任虚寒者,好发于妇女,除腹冷外,兼有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淡,或挟血块,以及带下清稀,不孕等表现,治宜调补冲任,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寒滞肝脉者,多见于男性,除腹冷外,多兼皋丸的坠胀疼痛,阴囊里缩,以及全身的畏寒肢冷等表现,治宜温肝散寒,畅通气血,方用暖肝煎。
总之,腹冷一症,病变多属虚寒性质,病位多在中下二焦,中焦者累及脾胃,下焦者患至肝肾胞官,鉴别一般不难。
【文献别录】
《症状辨证与治疗·腹冷》:“小腹(脐下部分)觉冷,往往属于肾及膀胱以及胞宫的病变;脐腹周围觉冷,大多属于脾和大、小肠的病变;大腹(脐以上部分)觉冷,多属脾胃病变。”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