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胸腹症状 --> 胸闷

胸闷

胸闷,是指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闷不舒。又称胸痞、胸满、胸中痞满。

【概念】

胸闷,是指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闷不舒。又称胸痞、胸满、胸中痞满。

胸闷、胸满是指症状言。胸痞是指病机言,“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丹溪心法》之意。由于造成胸中痞满不通的原因很多,故胸闷一症可出现于多种病证之中。

临床所见胸闷也可兼有胸胀或胸痛,则称胸胀闷或胸闷痛。由于胸闷、胸胀、胸痛的原因和病机大体相似,故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证的不同发展阶段。三者比较,一般胸闷轻,胸胀熏,胸痛则更重。

由于古代医籍往往将胸与胃脘部混称为心,故胸痞与心下(胃脘)痞也易混淆,应予鉴别(可参见心下痞条)。闷、痞与胀三者之间,闷、痞很少兼痛,而胀往往多兼疼痛。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束肺胸闷: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咳嗽或喘,胸闷不舒,舌苔白,脉浮或紧。若素有伏饮于肺,复感寒邪于外,则咳喘明显,胸闷憋气,烦躁,甚至倚息不得安卧。

邪热壅肺胸闷:发热重,微恶寒或不恶寒,口渴欲饮,上气咳逆,咳吐黄痰,喘鸣迫塞,胸闷憋气,或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热壅血瘀胸闷:胸闷多兼胸中隐隐作痛,发热,咳嗽,吐痰黄浊腥臭,或吐脓血,咽干,口燥,不渴,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心血瘀阻胸闷:胸闷憋气,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胸痛隐隐,或痛引肩臂,心悸,或短气,舌紫暗或有瘀血斑点,咏细涩或结代。

肝气郁滞胸闷:胸闷不舒,常太息以呼出为快,伴有胁痛,头目眩晕,口苦,咽干,或寒热往来,急躁易怒,妇女月经不调,薄黄苔,脉弦细。

鉴别分析

风寒束肺胸闷:除胸闷不舒外,必兼发热,恶寒,脉浮紧的表寒证症状,治当辛温发散,方用麻黄汤等加减。若内有伏饮,外受风寒者,除表证外,其咳喘必甚,且痰多色白,或泡沫样痰,甚至烦躁,倚息不得卧,治以散邪蠲饮,止咳平喘,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邪热壅肺胸闷:多由外感风热未解,邪热入里,壅遏肺脏所致,故见高热,烦渴,胸闷,喘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里实热证表现,治当清泄里热,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热壅血瘀胸闷:胸闷而痛,咳吐腥臭黄痰或吐脓血,口燥,苔黄,脉滑数等肺热壅盛血瘀成脓表现,治当清肺解毒排脓,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心血瘀阻胸闷:心脉瘀血痹阻不通,即(内经>所谓“心痹者,脉不通”,必胸闷且岐骨后闷胀而痛,有仅瘀血而为患者,必有瘀血征象(胸痈,舌有瘀斑等).治当活血逐瘀,方用血府逐瘀汤

肝气郁滞胸闷:因肝气郁滞不舒所致,胸闷而兼胁痛,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性情急躁易怒,妇女月经不调,脉弦细等,均是肝气不舒的临床表现,治当疏肝解部,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胸闷一症,实证多而虚证少。实证或由气滞,或由邪热,或由痰饮,或由瘀血,内阻胸膈而造成。其治疗或琉气滞,或泻实热,或涤痰饮,或祛瘀血,随证施治。

【文献别录】

《临证指南医案·胸痹》:“胸痞有暴寒郁结于中者;有寒热互郁者;有气实填胸而痞者;有气衰而成虚痞者;亦有肺胃津液枯涩,因燥而痞者;亦有上焦湿浊弥漫而痞者”。

本页关键字:胸闷  满闷不舒  胸痞  胸满  胸中痞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憋气        下一篇:胸痛

>> 返回胸腹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