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
【概念】
乳房肿块,是指乳房有大小不等的结块,状如核仁,推之可动的症状。
本症在《疡医大全》中称:“奶疬”.《外科启玄》中称:“乳核”,《医宗金鉴》称“乳中结核”。
“乳衄”、“乳岩”虽也有乳中肿块的表现,但从临床实践看,应予区分。然乳中肿块不愈,日久亦可转化,变生“乳岩”。至若“乳痈”、“乳疽”,初期乳中硬结,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恶寒,则又当别论。
【鉴别】
常见证候
肝气郁结乳房肿块:多为单个,按之如梅李核,边缘清楚,质地韧实,表面光滑,推之能移,兼见性情急躁,胸胁胀痛,舌苔薄,脉弦。
气滞血瘀乳房肿块:乳房肿块多双侧,大小不等,呈结节状,刺痛不移,质稍硬,随月经来潮而症状增减,舌质黯,舌苔白,脉弦细。
痰气交阻乳房肿块:好发于乳内侧上方,核如梅李,初硬而不坚,推之可动,日久核大而痛,皮红发热溃破,流出败絮状脓液,兼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腰膝痠软,舌红苔腻,脉细数。
鉴别分析
肝气郁结乳房肿块: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以致单侧乳房肿块,局部不痛,推之能动,质较韧实,每随情绪波动而有所增减。肝为刚脏,其脉布于两胁,气郁不达,故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治宜疏肝解郁,方选逍遥散加夏枯草、生牡蛎等。
气滞血瘀乳房肿块:多因肝郁气滞日久,气滞则血瘀,气血瘀阻,乳部结核质坚,刺痛不移,且常双侧出现。此与肝气郁结单侧乳房肿块,质坚韧,局部不痛有别。气滞血瘀,肝血不足,冲任失调,故每值月经来潮,则乳核增大,月经过后气血渐复,则乳核稍小,舌质暗,苔薄,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或小金丹加减。
痰气交阻乳房肿块: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不健,湿聚成痰,痰凝气滞,肝络失宣,故乳房肿块。日久则气郁化火,导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灼伤络脉,故溃破流脓,兼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腰痠。初期治宜理气化痰,散结消肿。方选四海舒郁丸合二陈汤加减;若因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煎熬津液,化生痰浊,痰阻络脉,致成乳房肿块,当养阴益肾,清肝泄热,方选清肝解郁汤。
乳房肿块与肝胃二经关系密切,若肝气疏泄条达,脾胃升降无碍,则无气聚结块之弊。临床辨证,乳块无溃者,属实,多从肝经气滞或气滞血瘀论治;乳块已溃者,多属本虚标实,当从痰热凝聚与肝肾阴虚论治。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外科钤》:“若肝火血虚而结核不消者,四物汤加柴胡、升麻。若肝脾气血俱虚而结核者,四君子加芎、归、柴胡、升麻。郁结伤脾而结核者,归脾汤兼神效瓜萎散。”
《外科启玄·乳痈》:“如妇人年五十以外,气血衰败,常时郁闷,乳中结核,天阴作痛,名日乳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胸乳部》:“乳中结核梅李形,按之不移色不红,时时隐痛劳岩渐,证由肝脾郁结成。”
本页关键字:乳房肿块 乳中结核 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