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粗
【概念】
颌下颈前结喉两侧部位的粗肿称颈粗。
颈粗历代医家均归属于瘦或缨气一类病证范围,因其发于结喉两侧,又称“侠瘿”《灵枢经脉》。《山海经》中所称的“缨”,亦即瘿。从历代记述来看,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地区性的颈粗,发于一域,老幼皆然,如《山海经》中所说的“拘缨国”,即指此而言;另一种是没有地区性的,多发于青年人,并以妇女为多见的颈粗症。前者除颈粗而外,全身症状不甚明显,而后者多兼有比较明显的全身症状,本症所述主要是指后者而言。
本症与瘰疬、失荣、发颐等发于颈部的病证而致的颈粗症状不同。痕疡、失荣发于颈侧颐下或耳后部位,且质较硬,累累相连。发颐则发于颐下,起病急,病程短,且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而本症则起病缓,粗肿多发于结喉两侧,质软,按之少有压痛,且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鉴别】
常见证候
痰气郁结颈粗:结喉两侧或一侧漫肿,边缘不甚清楚,肤色如常,按之软,不痛.或有轻度胀感,常伴有胸闷、胁痛或胀,易怒,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滑。
气血瘀结颈粗:颈前粗肿较大,因瘀积日久而质地稍硬,发胀或按之轻度疼痛,皮色不变或赤络显露,呼吸不畅,或吞咽有阻碍感觉,胸闷,胁痛,易怒,舌质暗,脉沉涩。
心肝阴虚颈粗:颈部粗肿或大或小,亦可不甚肿大,但心肝阴虚症状明显,可见心悸,心慌,心烦不眠,自汗,短气等,以及急躁易怒,头晕目眩,两目外凸而感觉于涩等表现。甚者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盗汗,腰膝痠软,手指震颤或抽榻,或男子梦遗滑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
鉴别分析
痰气郁结颈粗与气血密结颈粗:前者为痰结所成,后者为血赍所致。缘痰结血赍形成的原因,均由千肝郁气滞。故二证都有肝气郁滞的临床表现(胸闷、胁痛、易怒、头晕等)。若为痰结者,则气机不畅.水湿不化为津液而凝聚成痰,必表现有痰结见症(颈粗漫肿、按之软、不疡或微痛、发胀、苔白或腻,脉弦或滑)。若为血密,必病程日久,而见疻血凝结之征象(颈粗肿大明显,按之质硬而痛、舌紫暗或见赍斑、脉沉涩)。痰气郁结者,宜行气涤痰而化郁结,方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壶汤加减;气血密结者,则宜行气化疻以消赍结,方用活血散癌汤。由气郁而致痰结或血赍颈粗.临床固可见到,然临床上兼有气滞痰凝血密,即所谓痰疻并作者更为常见,故行气破气、软坚祛痰、活血化赍为常用治法,行气常用守皮、陈皮、香附、积实、木香、香掾等药,祛疲则选丹参、赤芍、乳香、没药、三棱、获术、苏木、水蛭等药,软坚宜用牡娇、瓦楞、贝母、昆布、海藻、海蛉壳之类。痰结、血赍颈粗初得之可为实证,久则正虚邪实,攻伐之中尚须顾及正气。
心肝阴虚颈粗与痰气郁结颈粗、气血疻结颈粗:颈粗一症,虽为痰结或血密所成.为有形之实邪,然临床一旦发现颈部粗肿,病巳缠绵日久,正气已虚,表现为心肝阴血虚损,心阴不足则心悸、心烦、易惊、失眠、低热、自汗、短气;肝阴不足则急躁易怒、头晕目眩、两目外凸且干涩,甚至出现手足颤动、抽捐、烦热、盗汗、腰殁等症状。治宜滋阴补血而佐以软坚散结之品,方用四物汤合一贯煎,或用补肝汤加牡娇、瓦楞子、昆布、海藻等药。
总之,颈粗一症,或为实证,或为虚实夹杂之证。痰结、血密所致者,初起可为实证,病久则为虚实夹杂证,心肝阴虚颈粗为虚实夹杂之证。其治疗或逐痰,或攻淤.如《素问·至真耍大论》谓:“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以逐其实邪,或滋养心肝之阴,以补其不足。
【文献别录】
《洞天奥旨瘿瘤》:“瘿有三种,一血瘿、一肉瘿.一气瘿。血可破,肉可割,气可刺。其实三种瘿宜内消,不宜外治。”
本页关键字:颈粗 痰气郁结 气血瘀结 心肝阴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