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肛肠症状 --> 肛门生痔

肛门生痔

肛门生痔,是指直肠末端与肛门处血脉瘀结,形成小肉突起,伴有出血、疼痛、脱出的症状。

【概念】

肛门生痔,是指直肠末端与肛门处血脉瘀结,形成小肉突起,伴有出血、疼痛、脱出的症状。

《医学纲目·痔漏》谓:“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日痔,不独于肛门边生也。”故有鼻痔、耳痔等数种。本条讨论的是生于肛门直肠末端的痔。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火燥结肛门生痔:便时有物脱出肛边,滴血或血流如箭,大便干燥秘结,数日一行,形如羊粪,排出困难,伴有口舌干燥,心烦头昏,腹胀不适,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浮数或洪。

湿热蕴结肛门生痔:便时有物脱出,滴血,肛门坠胀或灼热,大便排出不畅,里急后重,常伴腹胀纳呆,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气血瘀结肛门生痔:便时有物脱出,出血较多,肛门坠痛,内外痔块混合肿大,大便排出困难,不易排净,腹胀,舌质紫黯,脉弦。

气虚下陷肛门生痔:便时有物脱出,便后需用手送还,出血时出时止,肛门下坠,大便排出无力,伴有气短倦怠,食少懒言,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虚。

鉴别分析

风火燥结肛门生痔:多由感受风火燥热之邪,结于直肠肛门而成。故生痔后出血较多,常见滴血或射血,易于肿胀热痛,大便燥结。张仲景说:“有热者必痔”,即指此类。治宜疏风泻火,润燥凉血,方用防风秦艽汤,肿胀热痛时,可用止痛如神汤。

湿热蕴结肛门生痔:多由饮食不节,多食厚味,醇酒辛辣,致湿热内生,蕴结大肠,血脉失调,瘀结为痔。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辟为痔。”痔发之后,肛门坠胀或灼热,脱出,流血,大便排出不畅,常有后坠感,腹胀纳呆,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滑效,是其特点。治宜清热利湿,祛瘀消结,方用槐角丸、脏连丸、赤小豆当归散。热重于湿,肛门灼热疼痛者,已字汤颇有良效。

气血瘀结肛门生痔:多由久坐久站,负重远行,妇女妊娠后子宫压迫直肠肛门,或肝气郁结,致直肠肛门部气血瘀结,突起成痔。正如<外科正宗)所说:“夫痔者,乃积湿热,过食炙煿,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脾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其特点是,常见于久坐久站之人,肛门直肠部内外痔混合,肿块较大,或有血栓形成,疼痛剧烈,伴腹满胀痛,舌质紫黯等。治宜理气活血,消肿化瘀,方用凉血地黄汤、桃核承气汤。

气虚下陷肛门生痔:多由出血日久,伤及气血,久泻久痢,损及脾胃,房劳过度,耗其肾气,以及年老体弱,中气不足,不能固摄,致肛门生痔。其特点是劳累或便后痔即脱出,需用手托送方可还纳,流血时作时止,日久则气亏血弱,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脉虚。治宜益气养血,固摄脾肾,方用提肛散、黄土汤。

痔的分类繁多,各据临床所见而命名。《五十二病方》分“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诸病源候论》分“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肠痔”。《外台秘要》归纳为外痔、内痔二种。后世则有二十五痔,七十二痔等名目。临床应辨证论治。因于风火燥结者,宣散泻火;因于湿热蕴结者,疏利湿热;因于气血瘀结者,活血化瘀;因于气虚下陷者,补中升提。对出血、脱出严重者,又当内外兼治,施以桔痔、结扎、消痔手术,方可断根。

痔脱出与直肠脱出常被混淆而统称为脱肛。但痔脱出乃血脉瘀结而成的瘤体脱出,而直肠脱出则是直肠粘膜或直肠本身的脱出。必须细心观察,加以区别。

【文献别录】

《奇效良方·肠癣痔漏门》:“且夫痔与漏,初致之由虽同,所患之病实异。初生肛边,成后不破者日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日漏也。”

《普济方·痔漏门》:“盖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周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入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

本页关键字:肛门生痔  痔漏  风火燥结  湿热蕴结  气血瘀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肛门生疣        下一篇:肛周疮毒

>> 返回肛肠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