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抽搐
【概念】
四肢抽搐系指各种原因引起之四肢不随意抽动。抽即收也,引也;搐者牵动,抽缩也。故一切四肢不能自主控制的抽搐、牵动,或屈伸不已,均属于抽搐的范畴。
早在《内经》一书中即有“瘛疚”的记载。瘛者,筋脉拘急,屈也;疭者,筋脉弛纵,伸也。故瘛疭乃手足一屈一伸的抽动,与一般不规则抽搐不同,但亦属抽搐之一种。《内经》尚有“痉强拘瘛”、“痫瘛筋挛”、“痫眩”、“肉瞤瘛”等有关抽搐的记载。
《伤寒论》中亦有“惊痫”、“瘛疭”的记载。后世文献中,多种病证如“痫证”、“痉证”等均以抽搐为主症。
振颤为手足振动、颤抖,以肢端为明显;强直为四肢强硬,伸直不能屈曲;拘挛与拘急指四肢拘紧挛曲,不能伸直;三者均无抽动,故不属抽搐范畴。
至于手舞足蹈一症,虽属抽搐之一种,但手足抽搐之形式似舞蹈,故另立条目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风邪闭阻四肢抽搐:四肢抽搐,发热恶寒,项背强急,筋脉拘挛,肢体痠重或疼痛,舌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紧或数。
风痰挟瘀四肢抽搐:发作性抽搐,或口作六畜叫声,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先强直痉挛,继之屈伸阵挛,二便失禁,神识不清,发作后一如常人。舌苔白腻,脉弦滑。亦可先有外伤,以后抽搐,病人可兼见头部外伤斑痕,舌具瘀血斑。
阴虚阳亢生风四肢抽搐:激怒后四肢抽搐,视物不清,腰疫腿软,麻木拘急,耳鸣眩晕,五心烦热,颧红唇赤,肌肤热夜甚,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热极或湿热生风四肢抽搐:四肢抽搐或瘛疭不已,壮热口渴,面红气粗,颈项强急-角弓反张,两目上视,常伴有神昏谵语,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实。如为湿热动风,则兼见热势缠绵,首重如裹,舌红胖大,苔黄腻,脉滑数。
脾肾阳虚四肢抽搐:四肢抽动不已,形寒肢冷,面白目清,水肿,纳呆,便溏,腰瘦腿软,口淡不渴,尿清长或尿少,舌质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或沉缓。
肝郁血虚四肢抽搐:四肢抽搐,伴有手足舞动,多愁善感,多梦不寐,胸闷不舒,喜长太息,遇精神刺激则捶胸顿足,哭笑间作,或卒然仆倒,舌淡,脉弦细。
血虚生风四肢抽搐:手足徐徐抽动,体质素虚,面色苍白或萎黄,肢体麻木,筋惕肉瞤,口唇指甲淡白.舌淡苔白,脉弦细,其手抽搐似鸡爪状,俗呼“鸡爪风”者亦属之。
中毒所致四肢抽搐:误服毒性药物,如马钱子过量,或接触化学毒品中毒,致四肢抽搐,因毒邪性质不同,抽搐及其兼证之表现亦各有异。
鉴别分析
风邪阻络与风痰挟瘀四肢抽搐:就其病因来看,风邪阻络多由外感风邪,邪闭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或于创伤之际,风毒之邪入侵,营卫不得宣通,则筋脉失养而四肢抽搐;风痰挟瘀则多由大惊卒恐,伤及肝肾,或饮食失节,脾胃受伤,睥失健运,聚湿成痰,一旦肝失调达,阳升风动,触及积痰,肝风挟痰上壅,或有外伤瘀血,气血逆乱,精血失于敷布,则有发作性抽搐。二者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兼见风邪外感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痛.或见六经形证。如为创口感受风邪,则除四肢抽搐外,可有口噤,角弓反张。后者为发作性四肢抽搐,无外感症状,发作后一如常人,二者不难区别。前者宜祛风通络、养血和营法,方用大秦艽汤加减。如为风毒之邪,可用玉真散、五虎追风敢加减。肝风挟瘀者,用祛瘀、熄风法,用镇肝熄风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阴虚阳亢生风与热极或湿热生风四肢抽搐:前者多由积劳久病,耗伤阴精,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阴虚而不能制阳,肝阳偏亢,而肝风内动,四肢抽搐;后者多由于湿热病邪,或阳气偏亢,灼伤阴液,筋脉失养,或由于湿热入侵,多于湿温病后期,湿热挟风,风为木之气,风动而四肢抽搐。二者除均有抽搐症状外,前者具有肝肾阴虚(腰痠腿软,视物不清,眩晕耳鸣,五心烦热,麻木拘急,舌红,脉弦细数等)症状;后者则具有热象(高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或湿热之特点(如身热不扬,舌红胖大,苔黄腻,脉滑数等)。前者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汤,用镇肝熄风法或天麻钩藤饮加减;后者属热极生风,用清热熄风法,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属湿热者宜清热利湿,正如《温热经纬·湿热病篇》云:“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昧。”
血虚生风与肝郁血虚四肢抽搐:血虚生风之病因主要由于各种失血如崩漏、便血、或营养失调、血之生化之源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抽搐;而后者则素有多愁善感,心神不宁,逢暴怒则肝气上壅,气机逆乱,四肢气血不能敷布,筋脉失养所致。从临床表现来区别二者,血虚者抽搐多逐渐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且有血虚(面色苍白,眩晕、口唇指甲淡白,脉细)之象;而后者则具有肝郁及心血虚之症状,如胸闷不舒,精神抑郁,善长太息,心悸健忘,不寐多梦等。前者宜养血熄风,四物汤加味;后者宜养血舒肝,补肝汤合四逆散加减。
脾肾阳虚四肢抽搐:其病因多由呕吐、下利,脾胃虚寒,阳气虚衰,经脉失于温煦而四肢抽搐,故与热极,湿热生风,肝阳化风者均不同,且其症状兼见明显之寒象(形寒肢冷、面白目清,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而与热象或湿热之象明显有别。此证治宜温阳固本,固真汤加减。
中毒所致之四肢抽搐与上述各证候不同,因中毒药品之不一,其抽搐形式及兼症亦异,且有明显药物或化学工业品接触中毒史,可资鉴别。
四肢抽搐一症,病因繁多,表现复杂,然首要辨别外感、内伤或中毒。外感者注意其病邪特点;内伤者则须注意其兼见之症状,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之表现;中毒者注意病史,则不难鉴别。
【文献别录】
《儒门事亲·风形·风搐反张二》:“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曲直动摇,风之用也,阳主动,阴主静,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
《张氏医通·瘛疭》:“瘛疭之证,多属心脾肝三经,若自汗少气脉急,按之则减小者,此心气之虚也,神砂妙香散。若气盛神昏,筋挛,脉满大,此心火之旺也,导赤散加芩连山栀茯神犀角。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归脾汤加钩藤羌活。若寒热往来,目上视摇头,咏弦急者,肝热生风也,加味逍遥散加桂技。”
本页关键字:四肢抽搐 风邪闭阻 风痰挟瘀 阴虚阳亢生风 血虚生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