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全身症状 --> 疲乏

疲乏

疲乏是指精神困倦,肢体懈怠乏力的临床表现。

【概念】

疲乏是指精神困倦,肢体懈怠乏力的临床表现。

本症在医籍中名称繁多,《素问·平人气象论》称为“解亻亦”, 《灵枢·海论》称为“怠情”.《灵枢·寒热病》称“体惰”。

疲乏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几乎各种急慢性病证,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本条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以疲乏作为主症者。

【鉴别】

常见证候

暑耗肺胃气阴疲乏:肢体倦怠乏力,精神委顿,少气懒言,身热汗出,心烦口渴,食少便溏,面垢苔浊,脉虚数。

睥虚湿困疲乏:倦怠懒言身重,口苦舌干,大便溏薄,洒洒恶寒,胸脘满闷,食减,尿少,舌苔厚腻,脉濡。

气血两虚疲乏:神疲肢倦,少气懒言,语音低怯,眩晕失眠,自汗心悸,手足麻木,面白无华,唇舌爪甲色淡,脉沉细无力。

鉴别分析

暑耗肺胃气阴疲乏:本证发于盛夏暑热之时,暑为阳邪,其性发泄,易耗气津,故见肢体倦怠,精神委顿,少气懒言,身热汗出,心烦口渴,脉虚数等症;又暑多挟湿,故见面垢苔浊,大便溏泄等症。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选清暑益气汤加减。

脾虚湿困疲乏:由劳倦、饮食失节等原因以致脾虚失运,水湿稽留。湿性重浊,湿遏则清阳不升,故令肢体困顿乏力。临床兼有胸脘满闷,纳少便溏等脾虚失运的症状。治宜健脾化湿,升清降浊,方选升阳益胃汤合平胃散加减。

气血两虚疲乏:本证多由先天不足,病后失调,或久病失治等原因所致。气血不足,机体失养,故出现少气懒言,神疲肢倦,眩晕失眠,心悸自汗等表现。治疗宜气血双补,可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上述三证的鉴别:暑耗肺胃气阴疲乏发生于夏季,既有暑热表现,又有气虚证候;脾虚湿困疲乏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既有湿阻之证,又见脾虚之候。前二证均为虚实相兼之证。气血两虚疲乏,纯属虚证,以气虚血少为主要见症。三者从临床表现分析,较容易鉴别。

【文献别录】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瘦眩冒,目无所见,怠情安卧。”

中医临证备要》:“湿能滞气,暑能伤气,夏季暑湿内阻,往往身无大病,疲乏不堪,俗称‘疰夏’,轻者用藿香佩兰泡饮,重者用清暑益气汤加减。

本页关键字:疲乏  精神困倦  肢体懈怠乏力  睥虚湿困  气血两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汗出偏沮        下一篇:呵欠

>> 返回全身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