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疲乏的的中医干预6措施
癌性疲乏是患者在经历肿瘤及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观感受,临床症状表现为精力疲乏,情绪低落,认知能力下降,兴趣丧失,无法从事原先可以胜任的工作,且疲乏程度与活动情况不相关,与肿瘤及治疗手段密切相关,而患者经充足睡眠及休息后疲劳仍无法缓解。
癌性疲乏的中医干预
1、针刺法
针刺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针刺入患者体内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取百会穴左、右、前、后各旁开1.5寸,内关穴、足三里穴,太冲穴,蠡沟穴,留针30min,隔天针刺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针刺治疗后患者的疲乏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
2、灸法
灸法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温经活络、活血行气、散寒祛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预防保健等作用。予以热敏灸干预,取神阙、涌泉、气海、肺俞穴,每天一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研究表明灸法对缓解癌性疲乏有显著效果。
3、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法是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扶正却邪等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癌性疲乏的症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取太阳穴、风池穴、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每穴按压1-2min,每晚1次,1周为1个疗程,共2周,研究表明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癌性疲乏。
4、耳穴压豆法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取耳穴肝、脾、胃、神门、交感为主穴进行贴压。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按压4~6次,每次3~5min,每次贴压一侧耳穴,3d后改为另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月,研究表明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癌性疲乏。
5、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指的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可产生一种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有效减少癌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膳食调理法
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和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合理搭配膳食或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制成可口的菜肴,通过日常饮食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研究表明对症的中医饮食护理对改善病人食欲、睡眠障碍及缓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癌性疲乏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癌性疲乏是癌症病程中一个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不加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护理方法对各种病因导致的癌性疲乏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页关键字:癌性疲乏 针刺 穴位按摩 耳穴压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癌性疼痛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为主要病机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养生
- 心喜红,养心常吃红色食物
- 七律.鸡冠花开
-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溶栓
- 馆陶县中医院党委书记武洪民获颁“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全国十大新闻人物荣誉证书
- 馆陶县中医院举行职工子女高考升学欢送会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