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为主要病机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癌症患者中发病率约为15%,中晚期癌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达60%~90%,其中70%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主要采用“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镇痛效果较确切,但存在药物依赖性强、成瘾性大、难以降阶梯用药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具有方法丰富、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等优势。
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癌性疼痛”的病名,但有相关症状描述记载。《素问·玉机真藏论》云“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藏见,乃予之期日”。该描述与晚期肺癌疼痛及预后相似。《肘后备急方》云“治痤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该记载与重度癌性疼痛相似,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癌性疼痛”属于“痛证”范畴,病因可见于六淫邪毒、饮食失调、七情内伤及正气亏虚,基本病机为“不通则通”和“不荣则痛”。多数医家亦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尚有医家从寒论治。不通则痛是外感邪毒、气滞、痰阻、血瘀等致经脉闭阻不通,阴阳之气相搏,气血逆乱,攻冲经脉而出现疼痛。诚如《丹溪心法》云“痰因气滞而聚,既聚则碍其路,道不得运,故痛作也”。《医醇媵义·诸痛》云“人之一身,白顶至踵,皆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风,或因于寒,或因于火,或因于气,病各不同,而其气凝血滞则一也”。《临证指南医案》云“积伤入络,气血皆瘀,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针对癌性疼痛而言,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久居体内,由气及血,由血入络,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发为癌肿,癌肿亦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加重气滞、血瘀、痰凝,形成恶性循环,发为疼痛。不荣则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滋润、濡养而发生的疼痛。诚如《素问·举痛论》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针对癌性疼痛而言,癌肿日久,耗损气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而产生疼痛。
癌性疼痛的主要病机除“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外,尚应包括“诸痛属心”。《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唐·王冰对此注解云“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这表明疼痛的产生与心密切相关,为“诸痛”从心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心与癌性疼痛的密切关系与心主神明、主血脉密不可分。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大伤”。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心与癌性疼痛之间的关系,除器质性疼痛外,尚含有心因性疼痛,即心理因素能够诱发或加重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周围和中枢神经敏化有关”。在癌性疼痛的生病过程中,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及诸痛属心多同时出现,但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癌性疼痛的治则治法
基于癌性疼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的主要病机,针对不通则痛,以通络止痛;针对不荣则通,以益气养血;针对诸痛属心,以宁心安神。不通则痛应着眼于“通”字,寒凝经脉者,温阳祛寒以通;血瘀阻滞者,活血化瘀以通;痰浊凝滞者,祛痰化浊以通;气机阻滞者,理气行气以通。不荣则痛着眼于“荣”字,阳气亏虚者,温阳益气以荣;阴血不足者,滋阴养血以荣。诸痛属心着眼于“心”字,重在宁心安神。不通已通,不荣已荣,心宁神安,则诸痛自除。因此,癌性疼痛的治则治法为“益气养血,宁心安神,通络止痛”。
癌性疼痛的基础方剂
遵循“方随法立,药从方出”的原则,在久病入络学说指导下创立了治疗癌性疼痛的基础方,即扶正通络汤。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生地黄,陈皮,清半夏,瓜蒌,延胡索,全蝎,地龙,僵蚕,白花蛇舌草,酸枣仁 ,柴胡,珍珠母。方中黄芪补益肺脾,促进气血生化。当归专人血分,功善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生津,补肾填髓,兼能清热凉血。黄芪、当归、生地黄配伍,系三才汤化裁成来,重在补气、养血、生津。清半夏燥湿化痰,瓜蒌清热化痰,陈皮健脾理气化痰,三药相合,祛痰通络之功显著增强。全蝎、地龙、僵蚕均为虫类药,其走窜通络之功尤佳,配以延胡索活血止痛,止痛效果显著。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酸枣仁养心安神,柴胡和解少阳,珍珠母重镇安神,三药配伍以宁心安神。全方配伍,功善益气养血、宁心安神、通络止痛。
随症加减:伴食少纳呆者,加焦三仙,木香,健胃消食;伴大便溏稀者,加砂仁,炒白术,渗湿止泻;伴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生白术,通腑导滞;伴肝气郁结者,加佛手,玫瑰花,疏肝解郁;伴失眠多梦者,加首乌藤,合欢皮,安神助眠;伴阴虚内热者,加地骨皮,知母,滋阴清热;伴阳虚恶寒者,加制附子,干姜,温阳散寒。
癌性疼痛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为主要病机,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通络止痛为治则治法,以扶正通络汤为基础方,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页关键字:癌性疼痛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诸痛属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治瘤之要:补不助邪,攻不伤正,攻补兼施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