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衣不下
【概念】
胞衣,又称胎衣、胎盘。胎儿娩出后,胎盘经过较长时间不能娩出者,称为“胞衣不下”,又称“息胞”。
【鉴别】
常见证候
气虚胞衣不下:产儿后胞衣久不下,少腹微胀,按之有块不硬,阴道流血量多,色淡.面色苍白,眼花,心慌气短,唇甲黯淡或发绀,舌淡苔薄,脉虚弱。
血瘀胞衣不下:产儿后胞衣久不下,小腹疼痛,坚硬有块而拒按,阴道流血量多,色暗有块,面色紫黯,自觉腹满,上冲心胸,舌质紫,脉细涩。
寒凝胞衣不下:产儿后胞衣久不下,小腹冷痛而拒按,阴道流血较少,其色或淡或暗,面色青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或紧。
鉴别分析
气虚胞衣不下:多由产妇禀赋素弱,元气不足,或产程过长,用力过度,分娩后气血双虚,无力送出胞衣所致。证见胞衣不下,少腹微胀,按之有块不硬,阴道流血量多,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等。治宜益气养血,佐以祛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如伤血过多,气血双虚者可用八珍汤加益母草。
寒凝胞衣不下与血瘀胞衣不下:同为实证,都有小腹疼痛而拒按的表现,但前者为外寒乘虚客于胞富,致令气血凝滞,胞衣不能及时排出;后者则是瘀血阻滞胞衣,胀滞不出。两证的区别为:前者小腹冷痛,或痛时欲呕;后者小腹满痛,或上冲心胸。前者面色青白,舌淡,脉沉迟或紧;后者面色紫黯,舌紫,脉细涩。寒凝胞衣不下,宜温经散寒,方选黑神散去炒黑豆,加牛膝、枳壳;血瘀胞衣不下,宜活血化瘀,方用牛膝散去朴硝,加益母草、枳壳。
产后胞衣不下,临床以气虚与寒凝两证最为多见,而血瘀类型最为严重。《产育保庆集》说:“母生子讫,血流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故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难治。”自采用新法接生以后,该证已属少见。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妇人规》:“恶露流入胞中,胀满不出者,盖儿既脱,胞带必下坠,故胞在腹中形如仰叶,仰则盛聚血水,而胀碍难出。惟老成稳婆多有识者,但以手指顶其胞底,以使血散,或以指摸上口,攀开一角,使恶露倾泻,则腹空自落矣。……若血渗胞中,停蓄既久,而为胀为痛,或喘或急,则非逐血破血不可也,宜速用夺命丹,或用失笑散,以热酒调服,使血散胀消,其衣自下。若气血兼虚者,亦惟决津煎为善。”
本页关键字: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 息胞 气虚 血瘀 寒凝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