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中
【概念】
崩中,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为月经病之重症。若因器质性病变,或胎、产、杂病引起的阴道大出血,不属本症范畴。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本症又可称为“血崩”,与“漏下”的区别在于出血量的多寡和势态,临床上不难区别。但“崩中”和“漏下”常是相兼而病,统称“崩漏”,二者可以互参。
【鉴别】
常见证候
血热崩中:经血非时而大下,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粘稠,伴烦热口渴,溲黄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脾气虚崩中:经血非时而至,量多色淡质稀而有水印,伴神疲气短,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肿,或饮食不佳,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肾阳虚崩中: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停经数月而又暴下不止,色淡红或黯淡,质清稀,伴面色晦黯,腰膝疫软,畏寒肢冷,舌淡嫩,苔薄,脉沉弱。
肝肾阴亏崩中: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急,血色鲜红质稠,伴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心烦潮热,舌红,脉细数。
血瘀崩中:经血非时而下,或停闭日久又突然暴崩下血,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舌质紫黯,苔薄,脉涩。
鉴别分析
血热崩中与肝肾阴亏崩中:二者均为有热之崩中,但一为实热,一为虚热。病因病机各不相同。血热崩中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或肝郁化火致使热伏血海,热迫血妄行而致。临证多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伴烦热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等内热亢盛的症状。治以清热调经凉血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加大小蓟、仙鹤草、侧柏炭、沙参;肝肾阴亏崩中多因素体禀赋不足,或早婚多产耗伤经血,或久病伤肾,以致肾精暗耗,肝失濡养,肝肾亏虚,冲任受损,经血失约妄行而发崩中之症。其月经表现与血热证类似,但兼症不同,常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心烦潮热等阴虚的表现。治宜滋补肝肾,止血调经,方用上下相滋汤去牛膝,加仙鹤草、乌贼骨。
脾气虚崩中与肾阳虚崩中:二者皆为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脾气虚崩中多因饮食劳倦,忧思过度,损伤脾气,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发崩中。临床表现除经色淡而质薄外,兼见气短神疲,面色白光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等脾气虚症状。治宜补气摄血,止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贼骨;肾阳虚崩中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多产房劳.损伤肾气,封藏失职,或不当之手术,损伤胞宫、冲任,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本症。临床症状兼见畏寒肢冷,面色晦黯,腰膝痠软等肾阳虚的表现,治宜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用右归丸去当归,肉桂,加覆盆子,赤石脂。
血瘀崩中:本证多因七情所伤,冲任郁滞,或反复发作,瘀血内滞为患。瘀血不去,则新血不得归经。若肝脾失和,统摄无力,则血崩而下。但同前述之脾肾虚证不同,虽亦有气血虚损之症,但必见瘀血之征,可见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且以调补之剂疗效不显。治当活血化瘀,兼以益气止血为法。血瘀证常是崩中的一个阶段或一个过程,待血止之后,还当辨证求本。
总之,崩中为妇科急症之一,因急性大量失血,临床上可出现唇舌淡白,脉细数等气血虚弱之症。辨证的关键在经血的色、质及临床兼症。并应根据证情分阶段治疗。暴崩之作,急当益气固脱止血,血止后则应谨守病机,审证求因,以治其本。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崩中者,……脏腑俱伤,而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女科经纶·崩带门》引方约之语:“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之浮无以止,不可不审也。”
《薛氏医案·女科撮要》:“其为患因睥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结,血伤而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伤而下漏。”
本页关键字:崩中 月经病 阴道大出血 血热 脾气虚 肾阳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