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儿科症状 --> 小儿蛔虫症

小儿蛔虫症

小儿蛔虫症,是指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患。

【概念】

小儿蛔虫症,是指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患。

本症,在古典医籍中,名称繁多,最早见于《素问·咳论篇》称“长虫”。《灵枢·厥病论》篇称“蛟蛕”。《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称“蛔”。《诸病源候论·蚘虫候》称“蜕虫”。说明古代医家很早对蛔虫症就有了认识。本篇着重介绍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所引起的症状及鉴别。

【鉴别】

常见证候

胃肠湿热蛔虫扰动症:腹痛时作,纳食呆少,食则吐蛔,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脉弦数。

脾胃不调蛔虫扰动症: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时觉恶心,痛时口吐涎沫,或吐蛔,或便蛔,手足不温,畏寒神怯,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脉象细弱。

蛔虫扰动穿肠入胆症:突然胁腹剧烈疼痛,痛引肩背,面色白光白,冷汗淋漓,四肢逆冷,恶心呕吐,甚则吐蛔,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或沉伏。

蛔虫扰动梗阻肠道症:腹部阵发性、或间歇性剧烈疼痛,反复恶心呕吐,甚或吐蛔,大便不通,无矢气,腹部攻撑,并有虫瘕,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弦。 ,

鉴别分析

蛔虫症是儿科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洁,生吃耒洗净的瓜果、蔬菜,及未煮熟而带有虫卵的食物。《杂病证治准绳·虫篇》中指出:“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明确指出是因食进“虫子,”而发病。且春夏气候温暖,湿度适宜,虫卵易于成熟,感染机会较多,也是蛔虫症的多发季节,所以古人又有蛔虫由湿热郁蒸而生的说法。然而人体内寄生少数蛔虫,不一定产生症状,只有人体在胃肠内蕴湿热,蛔虫滋生数量增多;或脏腑气弱,脾胃不调,偏寒偏热之时,虫不安定而搔扰肠胃引起症状,其胃肠湿热蛔虫扰动症和脾胃不调蛔虫扰动症两者鉴别要点为:胃肠湿热蛔虫扰动症其病因为,肝胃热盛,虫不安位,上窜乱动,症见腹痛,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脉弦数等;脾胃不调蛔虫扰动症,其病因为中阳不足,寒从内生,蛔虫畏寒,四出窜动,症见腹痛绵绵,吐蛔便蛔,畏寒神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脉象细弱等。两者的共有症状为:腹痛多在脐周,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轻时隐隐作痛,重时疼痛较剧,常于食后发作,呕吐蛔虫,夜间磨牙,经常鼻痒,或食欲反常,喜食异物,一般都有排虫史,望诊可见面部白斑,巩膜蓝斑,唇内有粟状颗粒,以及舌边缘及舌尖有乳头状斑点等。治疗之法当

以安蛔驱虫为主,兼健脾养胃,胃肠湿热蛔虫症,治宜清热安蛔、方用连梅安蛔汤;脾胃不调蛔虫症,治宜温虫安蛔,方用理中安蛔汤。

蛔虫扰动梗阻肠道症:蛔虫在肠道内滋生过多,或驱虫不当激惹群虫致使虫体扭结成团,蛔虫阻塞肠间,肠道不通而梗阻。气机被阻,不通则痛,其症状鉴别点为:①阵发性腹部剧烈绞痛,乍痛乍止,反复发作;②腹部触之有索条状物,疼痛时更明显,喜揉按,揉之可改变形状;③恶心呕吐,甚或吐蛔;④腹部胀满,大便不通。治疗之法宜通里攻下,行气散结,佐以安蛔驱蛔,常用方剂为硝菔通结汤,如较长时间症状尚不缓解,当考虑手术治疗。

蛔虫扰动穿肠入胆症:蛔虫在肠道内又有钻窜的习性,若因驱蛔不当,或患儿身热等刺激,致使蛔虫乱钻,也可并发胆道蛔虫症。其症状鉴别点为:①突然剧烈腹痛,反复发作,时痛时止;②疼痛部位在上脘偏右,不喜按压;③面色白光白,冷汗淋漓,手足逆冷,神识昏迷,甚或出现惊厥。治疗之法宜舒肝利胆安蛔理气止痛,症状缓解后再用驱蛔通下,常用方剂舒肝利胆可用大柴胡汤加乌梅川楝子、元胡、金钱草等,安蛔可用乌梅丸,驱蛔可用胆道驱蛔汤。当临床症状消失,还应继续服用利胆排虫方一周左右以排出钻入胆道的残留蛔虫。

蛔虫症在我国分布地区较广,多见于不懂卫生知识的小儿。轻者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注意饮食卫生,搞好粪便管理,对预防蛔虫症有重要意义。

【文献别录】

《幼幼集成·虫痛证治》:“经日:肠中有虫瘕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针。又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夫虫痛者,蛔虫也,盖由小儿脾胃虚弱,多食甘肥生冷,留而为积,积化为虫,动则腹痛,发则肿聚一块,痛有来去,乍作乍止,呕恶吐涎,口出清水,久而不治。其虫长至一尺,则贯胃伤心杀人矣。外证面白唇红,六脉洪大,是其候也。内有虫,必口馋好甜,或喜食泥土茶叶火炭之类,宜攻去之,用槟榔丸。

小儿虫痛,凡脾胃怯弱者,多有此证,其攻虫取积之法,却又未可常用,及取虫之后,速宜调补脾胃。或集成肥儿丸,或乌梅丸,或六君子汤多服之,以杜虫之复生。”

《医宗必读·心腹诸痛》:“虫痛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或食后即痛,或痛后即能食,或口中沫出。”

《医学三字经·心腹痛胸痹》:“一虫痛,乌梅丸。虫痛,时痛时止,唇舌上有白花点,得食愈痛,虫为厥阴风木之化,宜乌梅丸。”

本页关键字:小儿蛔虫症  长虫  蛟蛕  胃肠湿热  脾胃不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浮肿        下一篇:小儿蛲虫症

>> 返回儿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