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耳鼻喉症状 --> 耳衄

耳衄

耳衄,即耳窍出血,见于《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等。本条目指外耳、中耳出血,不包括耳廓因外伤出血及内耳出血。

【概念】

耳衄,即耳窍出血,见于《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等。本条目指外耳、中耳出血,不包括耳廓因外伤出血及内耳出血。

【鉴别】

常见证候

肝火上逆耳衄:血从耳中突然流出,量较多,耳部疼痛,心烦易怒,或胸胁胀满,口苦,目赤,头痛,小便黄,舌质红,脉弦数有力。

阴虚火旺耳衄:血从耳中缓缓流出,时作时止,量不多,耳部不肿痛,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腰膝痠软,神疲乏力,舌质红,脉细数。

鉴别分析

肝火上逆耳衄:证属实热,多因七情过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循经上扰耳窍,迫血妄行,致血从耳中流出,出血量多,发作急骤。肝胆火热搏结,每致气血壅滞,故耳部疼痛。《血证论·卷二》云:“其有血从耳出者,则以……相火旺挟肝气上逆。”兼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口苦,目赤,头痛,小便黄等肝经实火症状。弦主肝脉,数为火旺之象。治当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以犀角地黄汤加龙胆草旱莲草等,外用龙骨煅灰掺敷。

阴虚火旺耳衄:多由肾阴不足,水不济火,相火上炎,追血妄行所致。呈慢性发作,时作时止。肾阴虚则精水不充,脏腑经络孔窍失养,而呈心悸、头晕、目眩、耳鸣、腰疫乏力诸肾虚表现。因肾经不循于耳,乃“假心之府小肠之脉上贯于耳”《血证论·卷二》.故无经脉气血壅滞之耳部肿胀疼痛。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表现。治当滋阴降火,方以知柏地黄汤加麦冬玄参

上述两证,均为火旺上扰,迫血妄行而致,但肝火上逆耳衄为实火,阴虚火旺耳衄为虚火,辨证鉴别要点在于症状发作的缓急程度,全身表现和耳窍局部肿痛与否,及出血量等。

【文献别录】

《血证论·卷二》:“耳中出血谓之耳衄……或因瘟疫躁怒,火气横行,肆走空窍。”

本页关键字:耳衄  耳窍出血  张氏医通  医宗金鉴  肝火上逆  阴虚火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耳内流脓        下一篇:耳痛

>> 返回耳鼻喉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