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点穴 --> 百病点穴 --> 中医点穴治疗胁肋痛(肋间神经痛)

中医点穴治疗胁肋痛(肋间神经痛)

胁肋痛由于拧身活动未曾注意,而引起胁肋之间疼痛的,或是受风着凉而疼痛,或是生气所致而疼痛。表现为胁疼肋疼,有时轻,有时重。有时疼,有时止。

1.病因

由于拧身活动未曾注意,而引起胁肋之间疼痛的,或是受风着凉而疼痛,或是生气所致而疼痛。

2.症状

胁疼肋疼,有时轻,有时重。有时疼,有时止。

3.辨证施治

胁肋痛,即肋间神经痛。这种疼痛,多与情绪及身体转侧活动有关。对此治疗,应用安神活血与疏解肝郁等手法。

配穴与手法:

内关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补)、太溪穴(补)、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中脘穴(泻)、关元穴(补)、期门穴(泻)、肺俞穴(补)、膈俞穴(补)、肝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100次。

轻重、快慢及揉圈大小度:均用中等度。

方义解释:本组配穴,以内关、合谷、列缺、关元穴,安神;并泻期门穴,疏解肝郁。此外,各穴的配合,则有疏经络,活气血,调理胃肠的功能,以达到抑制胁肋疼痛的作用。

验案例证

王XX,男,25岁。住西安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84年5月6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张疼已3年,先后住青岛市141军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安323医院。经过检查,没有得出确实诊断。在323医院按阑尾炎做过手术。但是,右胁肋仍胀疼。医院检查:心律不齐。

检查:面色青黄、微黑。脉弦,寸脉沉。

处理:补心肾,解肝郁,予以配穴。取内关(补)、合谷(泻)、列缺(补)、太溪(补)、三阴交(补)、足三里(补)、期门(泻)、章门(补)、天枢(补)、膻中(补)、中脘(泻)、巨阙(补)、气海(补)、肺俞(补)、膈俞(补)、肝俞(补)、脾俞(补)、肾俞穴(补)。以上各穴,每穴平揉、压放各70次。

复诊(8日):点穴后,两日来右侧中腹部感觉轻松些,右胁肋仍觉持续性疼胀。

处理:前法。

三诊(10日):右胁肋疼胀减轻。经常觉着右侧胁腹,有如贴着一块东西似的难受。

处理:前法,加太冲(泻)、光明(补)、丘墟(泻)、蠡沟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70次。

本病,5月22日就不疼了。到24日,共点穴9次,基本痊愈。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胁肋痛  肋间神经痛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臂痛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胸背痛

>> 返回百病点穴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