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艾灸疗法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灸法起源于人类知道用火以后,早在北京猿人时期就已懂得用火,以后又掌握了取火的方法,这为发明炎法创造了必要条件。原始社会,人们在烘烤食物和取暖中,可能因偶尔不慎被火烧灼,而减轻或治愈了某些病痛,或烤灼腹部,缓解了腹部的寒痛及胀满等症状,于是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从此就产生了灸法, 施灸的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因此称为艾灸疗法。对于咳嗽,艾炎疗法有着很好的效果。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记:“艾叶苦辛,生温,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胞宫。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便于捏搓成形,易于燃烧,具有气味芳香,热力温和,易于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等优点。又因为艾叶产于我国各地,价值低廉,易于采获,所以几千年来, 一直为灸疗中的主要材料。
温和灸:是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上方约2~3cm处,不停地做旋转运动,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一般每处炎5~10分钟。
隔物炙:又称间接灸, 是艾柱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法。所隔物品大小可根据施炎部位及所选用艾柱大小而定。本文所选之隔药灸,即将药物制成药饼,在其上穿着若干细孔后,置于穴位上,上置艾柱点燃施灸。在施灸过程中如病人局部有热痛感,可将药垫连同艾柱向上略略捏起,稍停一下再灸。
1.风寒袭肺型:症见咳嗽,痰稀色门或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
【操作】采用温和灸法施灸。每天治疗1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说明】本法用于感冒、肺炎咳嗽。本法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切勿起泡,可和针刺配合应用。
2.痰浊阻肺型: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儒滑。
【取穴】肺俞、定喘、大椎、天突。
【操作】按温和灸法操作,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温热舒适为度。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重症患者也可每日灸治2次,5~10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说明】术者应掌握好距离,一般距皮肤3cm,以免烫伤患者。
3.阳虚喘嗽型: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加剧,痰液清稀,每至寒冷季节发病,多伴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温和灸
【操作】可用艾条行温和灸,每次灸2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亦可用艾灶灸或隔药灸(如生姜、白芥子泥等)。
【说明】本法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芥子隔药灸
【组成】白芥子30g、共捣成泥。
【取穴】大椎、身柱、肺俞、肾俞、膏肓。
【操作】将药泥碾成小饼,用细针扎孔数个牲于穴位局部,用艾柱灸。
神阙隔药灸
【组成】白芥子、半夏、公丁香、麻黄、细辛各10g、麝香lg、诸药成粉。
【操作】取药粉坟满肚脐,将鲜姜1片盖于药粉上,上置大艾灶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壮,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
1.临床上一般施灸分先后。即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壮数少先灸,多则后灸;小艾灶先灸,大者后灸。
2.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最好不灸。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江西樟树药市2017年06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6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6月28日快讯
- 糖尿病拔罐疗法
- 头痛点穴疗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