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摩技术的现代医学原理
(1)药摩方剂的药理作用
药摩方用药多数量重,常形成大的复方,以适应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许多药物中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成分,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祛瘀、生肌、收敛等作用。
在剂型上,药摩方常利用油熬膏、软膏等作为赋形剂,以防腐、防燥、维护疮面,保持药效持久,促使药物经过表皮吸收,产生深部和全身作用。此外,软膏具有保护局部皮肤湿润柔软的作用,是通过皮肤角质层细胞间隙、毛囊壁、汗腺、皮脂腺,使药物渗透与吸收,对创伤、皮肤疾病及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同时,药物通过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作用。
在用药部位上,药摩方多按经络腧腑穴及身体特殊部位用药,这样可更好促进药效发挥。药摩方作用于患处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神经特异性,以调整机体、组织抗御力量,达到镇静、消炎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药物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可通过反馈原理将刺激信息传入体内相应的部位,而起到生理治疗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药摩疗法外敷于腧穴、变局部的中药,可通过经穴——内脏相关的途径,作用于体内的各个系统而起到多系统、多器官、多途径、多环节的调整作用。
从局部的作用上看,药摩方剂中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化学成分,因而对局部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如:药摩“生肌”作用表现在对伤口修复过程的影响:一是促进细胞的增生分化与肉芽组织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二是促进巨噬细胞的渗出,提高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分泌促成纤维细胞增生的物质,调节结缔组织代谢,对伤口愈合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氧供给、加速创面新陈代谢、防止瘢痕形成等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药摩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2)按摩手法的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皮肤温度升高,而且对肢体远端的皮温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能调节内脏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施用按摩法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有学者认为按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来实现的,由此提高了机体的某些防御功能,同时也可能与经络气血的畅通有一定关系。
本页关键字:药摩技术 现代医学原理 药理作用 调节作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摩技术的常见剂型 下一篇:药摩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七月顺时养生: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7月2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7月26日快讯
- 流动的医学课堂:让理论进入实践
- 开营第一讲,护膝进行时
- 十一年初心不改,温医大助力“健康浙江”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