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的现代医学原理
1.化学刺激效应
当埋线针机械刺激过后,局部的受损组织细胞释放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良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
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在病灶区,机械能将转变为热能,使小血管扩张,淋巴循环加快,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能力,既加强了局部营养供应,又通过体液循环把“病理产物”运走,同时,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递质增加,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缓激肽和5-羟色胺在血清中的含量。这种局部的变化,也会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作用在全身产生影响。根据生物泛控论原理,通过神经使损伤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泛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广泛作用在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这种损伤后的后作用持续有效,使其能不断地维持机械刺激产生的物理效应。而且,埋线时局部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后作用也较持久,所以其针刺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使患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
2.组织疗法效应
组织疗法就是将一些异种组织埋入穴位,利用人体对其产生的排斥反应,对穴位产生生物化学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埋线疗法是把羊肠线植入穴内,羊肠线为异种组织蛋白,埋入穴位后,有如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乃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在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有人曾对埋线病员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发现凡治愈好转的病人,免疫球蛋白偏低者升高,过高者降低,均调节至正常值左右,说明埋线疗法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本页关键字:穴位埋线 现代医学原理 化学刺激效应 组织疗法效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穴位埋线技术的器具 下一篇:穴位埋线的中医理论原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七月顺时养生: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7年07月0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7月0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7月08日快讯
- 增光片
- 喉舒宁胶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