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穴位埋线 --> 穴位埋线技术的技术规范

穴位埋线技术的技术规范

穴位埋线技术的进针角度有其自身特殊性,一般多采用斜刺和平刺的手法,头皮部的穴位多采用平刺手法,面部穴位多采用透刺、斜刺的手法,前胸部腹部穴位都采用平行肋骨方向平刺和沿肌肉走行向下斜刺,尽量避免向上斜刺。

埋线技术进针角度

穴位埋线技术的进针角度有其自身特殊性,一般多采用斜刺和平刺的手法,头皮部的穴位多采用平刺手法,面部穴位多采用透刺、斜刺的手法,前胸部腹部穴位都采用平行肋骨方向平刺和沿肌肉走行向下斜刺,尽量避免向上斜刺。背部穴位多采用向上、向下或向内斜刺,四肢部穴位多避开动静脉平刺或者斜刺,肌肉丰厚处可根据需要直刺。

直刺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

斜刺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45°角倾斜刺入,适宜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平刺

3.平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角刺入,甚至沿皮下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及施行透穴刺穴。

埋线技术进针方向

1.一穴多向:为了增强针感和加强疗效,同一个穴位可向不同方向进行刺入埋线,如选用腋中穴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埋线。

2.腧穴所在部位:如背部的背俞穴,为了安全起见埋线时针向棘突的方向或向上向下平刺。

3.针向病所:为使针感到达而将针尖朝向患部方向。

埋线技术进针深度

1.穴位情况:穴位局部肌肉层厚,则埋线深;肌肉层薄,则埋线浅。

2.埋线方法:穿线法进针较浅,植线法、割埋法较深,注线法可浅可深。

3.年龄情况:年老体衰及小儿娇嫩之体,均不宜深刺;年轻力壮者可深刺。

4.体质情况:形体瘦弱、气血虚衰宜浅刺,而形体强盛者可深刺。

5.解剖情况:凡头面及胸背部肌层较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及臀部肌肉较厚者可深刺。穴下有脏器、血管及神经干者宜浅刺。

6.病情情况:阳证、表证、新病、实证宜浅刺;阴证、里证、久病、虚证宜深刺。

埋线技术的刺激顺序

一般宜先埋上部,再埋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先上后下,则循序渐进次序不乱;先少后多,刺激由弱到强,是患者易于接受。

埋线技术的针感要求

针灸治病,贵在得气,历代医家倍加重视。《灵枢·九针十二原》即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穴位埋线技术亦是如此,埋线针进入腧穴后进行提插或捻转手法,使穴位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重的感觉,然后再将羊肠线埋入。而且这种针感可维待3~5天。

本页关键字:穴位埋线技术  进针角度  进针方向  进针深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穴位埋线技术的环境要求        下一篇:穴位埋线的针具选择、保养与维修

>> 返回穴位埋线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