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技术的历史发展
毫针治疗一些顽固的慢性疾病,效果不太确切时,将针留置在穴位中可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这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在后来称之为“留针法”,并且成为针刺施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穴位埋线技术基于针灸治疗中的“留针法”。20世纪50年代初, 产生了穴位埋线的雏形一一穴位埋藏疗法。埋藏的物品种类很多,如动物组织、药物、钢圈、磁块等,目的除了利用动物组织和药物内含的有效成分外,主要的就是为了延长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时间,以起到穴位刺激的续效作用。
而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最初的穴位埋藏疗法发展成为穴位埋线疗法,它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没有专门的埋植器械,线体通过切埋法、扎埋法、割埋法和穿线法等方式植入穴位产生治疗效应。
早期的穴位埋线方法不仅需要麻醉,而且有较大的创伤性,发展到后来许多临床医师采用腰穿针改制成穴位埋线针进行操作,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针体粗大,临床上使用不便。一次性专用穴位埋线针的研制成功使针灸临床上有了专用的穴位埋线器具,可以将线体瞬间注入穴位。一次性穴位埋线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大大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避免了麻醉等复杂的步骤,降低了感染机会,杜绝了交叉感染,使穴位埋线进入到微创穴位埋线技术时代,大大方便了临床使用及推广。埋植材料也由羊肠线发展到聚乳酸-经基乙酸(PGLA)等高分子合成材料。
3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了只治慢性病和虚证的局限,其治疗范围也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百余病种。2008年国家制定了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标准,促进埋线疗法进一步的普及、推广和提高。
本页关键字:穴位埋线技术 针灸治疗 留针法 穴位埋藏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穴位埋线的中医理论原理 下一篇:什么是穴位埋线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七月顺时养生: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7年07月0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7月0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7月08日快讯
- 增光片
- 喉舒宁胶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