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之最 --> 我国最早的眼解剖学

我国最早的眼解剖学

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家已经在眼解剖学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已经确立了许多眼解剖学部位,如目、眦、内眦,锐眦、外眦、睛,目眶、黑眼、白眼、瞳子,约束、目系等,都是古代最早记载的眼解剖学名词。

你能设想自己失去眼睛、没有视觉的情景吗?那是多么可怕!眼前一片漆黑,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小小眼睛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领,你也许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其实,我国古代医家为了探索眼睛的奥秘,经过了无数次的解剖、实践,才逐步弄清了眼的解剖结构。我国最早的眼解剖学有许多方面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

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家已经在眼解剖学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已经确立了许多眼解剖学部位,如目、眦、内眦,锐眦、外眦、睛,目眶、黑眼、白眼、瞳子,约束、目系等,都是古代最早记载的眼解剖学名词。《内经》记载有最早的眼的表面解剖,如“在内近鼻者为内眦”,就说明了“内眦”在眼表面的解剖部位。而“眼眶”在当时称为“目眶”。其它一些眼解剖学名词虽然与现代的眼解剖学名词不完全相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当时医家已经认识到脑与眼球的关系。如《内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这是一段我国古代关于眼解剖学较为详细的描述。它的意思是:眼窝内精气的结晶,就形成了眼睛。其中骨之精注于瞳子部分,筋之精注于黑眼部分,血之精注子眼睛周围的血络部分,气的精则注于白眼部分,肌肉之精注于眼胞部分。上下眼胞包裹着筋、骨、血,气的精气,与脉络合并,而形成目系,上连属于脑,后出于头项的中间。如果邪气侵入人的头项,它就能随着目系深入脑部,发生的症状为头昏脑转,两目眩晕。这里最主要的是“目系”两字。所谓“目系”,即相当于西医的视路,也就是说包括把眼的视神经与脑连结起来的一束神经通路。所以《内经》说脑有病,可以通过目系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象“目眩”等。《内经》关于视路与脑的关系的论述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据记载,古埃及有个学者叫Herophilus的,曾在公元前4~3世纪论述过脑与眼的关系,他的论述与《内经》(公元前7~2世纪)在时间上相距不远,可能《内经》比他还要早一些。

隋代巢元方首次提出了眼与鼻的关系,就是现代眼解剖学中所谓鼻泪管的结构。他在《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一书中说:“徐以鼻内气,以右手持鼻,除目睹,若泪出,闭目吐气”。意思就是说鼻与眼中泪管是相通的。我们知遭有些人没有伤心事却常常会流泪,那是因为正常人大部分眼泪是用来湿润眼球表面,少量余留下来的眼泪则通过泪道排泄到鼻腔,而这个通道就称之为“鼻泪管”。如果泪道不通畅,就会常常流泪。这时就需要请医生或者冲洗,或者采用其他办法使泪道通畅。这条通道中的一部分解剖结构在我国隋代就已经弄清楚了。

宋元间成书的《秘传眼科龙木论》一书中不仅对瞳孔形态作了最早的描述,如“瞳仁或大或小”、“瞳子端然不开”,而且首次提出检查瞳孔发现有“阳看则小,阴看则大”的现象,这就是瞳孔对光反应。我们现在对瞳孔对光反射并不陌生。比如在急诊室,常常可以看到医生用手电筒照照病人的瞳孔,实际上就是在检查病人瞳孔的对光反应。这是测定病人清醒或昏迷的很重要的手段。但我国古代医家早已能发现瞳孔对光反应,确实很了不起,世界上目前公认的阿拉伯著名学者Rhases(公元850~923年)首次发现光照射后瞳孔缩小的反应,作为最早的发现。但《秘传眼科龙木论》一书是辑录宋代以前一些有关眼科著作的经验和成就,所以我国发现光反射当在宋以前。在时间上来讲,在Rhases的前后,也许还要早一些。但至少可以说我国对光反应的发现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的眼睛不大,但我国古代无数医家为了搞清它的奥秘,从春秋战国以前开始直至宋元间成书的《秘传眼科龙木论》,以及明清与现代,几千年来坚持不懈,才对眼解剖学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诸如《内经》所论述的视路与脑的关系、眼眶与眼的表面解剖问题,巢元方论述泪鼻管的功用,《秘传眼科龙木论》发现了对光反应,这些认识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而且也是世界上较早的或最早的成果。

本页关键字:眼解剖学  内经  我国最早的眼解剖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我国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场所与隔离制度        下一篇:我国最早的死亡诊断法

>> 返回医药之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