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流派纷呈新时代 传承发展新征程

流派纷呈新时代 传承发展新征程

近日,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南京论坛举行,专家们就现代中医流派传承的特点、中医流派传承中的问题以及中医流派传承模式等进行了研讨。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南京市中医院承办的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南京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成立会议在南京举行。专家们就现代中医流派传承的特点、中医流派传承中的问题以及中医流派传承模式等进行了研讨。

国医大师王琦

现代中医流派传承的三大基点

狭义中医流派是指以师承为核心,有独特主张的医家群体,而广义的中医流派还包含了以学术理论或经典为核心的中医学派以及经过长期传承而形成的,以地域环境为基础的各类中医派别。现代中医流派传承有以下三大基点。

中医流派多样性的重塑是学术繁荣的动因

两千多年来,从扁鹊学派到中西汇通派,中医流派的稳定结构一直存在着。学术流派的共同点在于都有鲜明独特的学术思想,稳定的学术体系,以及完整的学术群体。中医流派的多样性是中医水系不断流的重要因素,流派之间相互切磋互补是形成理论张力,推动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存在。然而当前中医学术特色淡化,中医流派出现严重断层和脱节,甚至消亡。如何做到传承和而不同,重塑中医流派的多样性问题迫在眉睫。

中医流派新学说的开创是学术发展的引擎

形成中医流派需要具备的三个主要条件:一是有学术(说)奠基人,即开启山林的鼻祖,或者叫作宗师;二是有一部或一类旗帜鲜明、理论独特的传世之作;三是有一个不断相传研习、传播实践的学术群体。中医学术呈现流派特色淡化和传承危机的问题虽与教育模式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源头缺少新学说。今天的中医学术多偏重于学术的共性,而缺少学术的个性。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欠缺是流派与学派稀少,只要有新学说,就会有新流派。只要学术本身有生命力、有价值,这个学术流派就会有追随者、实践者、继承者、推广者。

中医流派的时代性特征是学术传承的生命力

每个学派的形成必有其鲜明的时代印记,当时代需求发生改变时,必然有新学说的创立。传统不是过去,而是能够随着时光的推移,在历史长河中连接过去、传承现在、对接未来的存在,这样的传统才有生命力。中医学术流派应敢于突破与超越,既从传统中来,又超越传统,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

金陵中医的历史影响和现代发展

“江南佳丽地,陵帝王州”。六朝时期,医学家葛洪的曾祖葛玄在南京方山修炼;“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华阳洞修身养性,编著药学专著《本草经集注》。上至秦汉,下至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脉络不曾中断,南京中医薪火相传。

金陵中医的历史贡献

①中医医政:以行医资格认定为主要特征;②争取生存:中医界坚决抗争“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③推行教育:以南京国医传习所为标志;④济世活人:以著名医家群为代表。

在民国“废止中医案“的大环境下,中医人士空前团结。1912年南京医学会有会员200人,下设东南西北四城医院,学会宗旨:“济世活人,方便病患”。

民国时期,以“三卿一石”(即朱子卿、武俊卿、随中卿和王小石)为代表的著名医家构成了金陵医派的代表性人物奠定了学派的基础,构筑了学派框架。

民国时期金陵中医的特点

①交汇南北,兼收并蓄;②医涉官民,雅俗并重;③以专见长,以术建功;④诊籍欠缺,文献稀少;⑤不输京沪,功高名隐。

建国后金陵医派奋发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中医教育在培养中医人才方面成绩斐然;②中医理论与文献研究成就辉煌;③中医临床成就巨大。

1954年10月15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由此开始了新中国中医教育史上许多引人瞩目的“第一”: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师资、制订了第一套中医教学大纲,编写了第一套中医教育系列教材、接收第一外国留学进修生。

《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华本草》的编纂得到了政府和海内外民众的关注。

南京市中医院是金陵医派的主要传承单位,传承医派的优秀学术特色和医疗技术。

江苏省中医院任青玲:

中医妇科学术传承的现代路径

五个妇科学术传承研究方向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学术传承建设有5个研究方向:中药调整月经周期干预女性生殖节律机理的研究、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围绝经期疾病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类疾病的研究以及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的研究。这5个方向基本涵盖了中医妇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趋势。

八个亚专科分组构成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管理

①学术传承组:围绕国医大师夏桂成学术经验,开展学术传承与创新,突出中药调经、助孕的特色和优势,研发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助孕合剂;②内分泌学组围绕基础治疗、促孕治疗、远期并发症预防,建立中医一体化诊疗平台;③绝经综合征学组:清心滋肾汤防治卵巢功能低下性疾病;④先兆流产学组:院内制剂安子合剂治疗免疫性流产,系列安胎协定处方防治复发性流产;⑤生殖医学组:分化出生殖医学科,开展中医药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研究;⑥子宫内膜异位症学组:中药口服、外敷、保留灌肠多途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⑦宫颈病学组:中医药防治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肿瘤保育治疗;⑧妇科肿瘤学组: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的传承与发展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位列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全国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首,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两个获批建设的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是以研究张仲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题,尤其以继承发扬“伤寒泰斗”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特点,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常见及疑难病症而著称的一个学术流派。

刘氏伤寒学派的特色优势

刘氏伤寒学派的优势在于传承谱系清晰、学术特色明显、规模庞大、发展迅速、影响范围广泛,并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学术传承上做到将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继承发扬刘渡舟教授的教学经验;重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创新中医经典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例。团队重视人才培养,以传承室为载体、以人才为基础、以团队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结合新技术,在现代生物学基础领域进行探索,全方位发展学派思想。

刘氏伤寒学派的学术传承

通过梳理刘氏伤寒学术流派的师承脉络,系统的描绘学派传承谱系,在“道、法、术”三个层面上分别总结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的学术特点,挖掘“刘氏伤寒学派”内在促进因素,加强临床基地建设,扩大学术影响辐射范围,完善条件和机制建设,保障团队建设有后劲。

刘氏伤寒学派的社会影响

1990年,在刘渡舟教授的倡议下成立仲景学说分会,刘氏伤寒学派团队一直是其中的核心人员。通过每年举办年会提高仲景学说的学术地位,扩大影响。2014年在世界中联成立经方专业委员会,推动经方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推动经方可持续发展。刘氏伤寒学派还通过建设重点学科引领全国伤寒学术发展;建设诊疗中心,服务更多患者;通过媒体传播,积极扩大学派影响,传承学术思想。

浙江陈木扇女科传承人陈学奇:

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学术思想

浙江妇科世家陈木扇女科始于后唐陈仕良。至南宋,陈仕良的后裔孙陈沂治康王妃危疾有奇效,得赐御前罗扇。后代刻木扇以传,世称“陈木扇”或“木扇陈”。

陈木扇女科学术思想

①审病求因,治病求本,创陈氏女科“十问”:一问婚孕二孕育,三问经候四带下,五问饮食六问便,七问寒热八问眠,九问旧病十问因;②论“天癸”,调月经:天癸源于肾,补肾可调天癸;脾胃滋养天癸,健脾可固天癸;肝气调达天癸,疏肝可调天癸;天癸旺盛冲任,冲任滋养天癸;③妇人诸病,调经为先:调经可以孕子,可以却疾,故以调经为首;④陈氏调经,以“和”为法;行气和血,气血平衡;调经用药以“和”为期;⑤疗妇人疾,重先后天:治肾为先,肝肾并论,调理脾胃;⑥开郁化痰,创郁痰调经论:提出治妇人病宜以调气开郁化痰为主;⑦清热凉血,创安胎之新法:提出“清热凉血”为安胎秘诀;⑧产后疾病,皆从气血:产后凡百日内得病,皆因产后气血两亏。

陈木扇女科月经病诊疗特色

陈木扇治疗月经病强调养血为主,行气为先;辨证调经,治重通、补;重视脾胃、运脾为法;用药平和,重视炮制。

陈木扇女科安胎特色

总结前人补肾安胎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清热凉血安胎(十二经逐月安胎法);注重养血安胎(当归川芎佛手散);重视防治结合安胎,灵活运用海藏六合汤治孕后杂证。

陈木扇女科产后病治疗特色

产后多虚,产后多瘀,产后多寒,产后难愈。故陈氏强调“勿拘于产后, 亦勿忘于产后”。陈氏女科对产后病的治疗以扶正祛邪、调阴阳、固本为主。用药首先宜补:气血双补;其次,宜化:祛瘀生新;第三,宜温:温养任督、通补奇经;第四,宜和:和气血、调阴阳,固本复元。扶正祛邪、补虚不留邪,攻邪不伤正,以轻灵为宜,慎用过于温燥、寒冷、滋腻、破瘀、破气之品。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安红梅:

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思考

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的提出

传承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而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龙华医院经调研,于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模式”全面实施“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中医药继承、发展、创新工作,推进医院内涵发展”的建设规划;2010年龙华医院成立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办公室。

名医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名医工作室以名老中医为核心,所在临床学科为依托,抢救传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一技之长和学术思想,培育孵化一批优秀中医人才群体,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有效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门诊、病房、讲座三位一体;工作室之间联动,全院分享知识;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医疗、教学、科研、医德综合考核;工作室实行年度考核和三年建设期考核,继承人不搞终身制,绩效为主、优效为先,优胜劣汰、互动推进。

传承名中医思想的重要性

名中医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发掘抢救传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任重道远。名医群体的存在是全面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办院方针,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加强医院内外交流的根本。学术传承要以临床为基础,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的转化,互相学习、启发、争鸣,使个性知识转变为共性知识。

安徽中医药大学王键:

儒风独茂的新安医学

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医学流派。而各学术流派之间的争鸣、渗透、融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特色与格局。

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

新安医学是伴随着徽商、徽学而兴盛,它的形成与兴起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是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集约、催化的结果。新安一带是中国少有的儒士高度密集地区,形成了“学而优则仕,学而困则商,学而仁则医”的风气。此外,徽商经济的繁荣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新安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地理位置上,新安境内,奇绝名山,列峙竞秀,清淑丽水,注流争媚。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新安医学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

在学术源流上由儒入医,博采众长,有徽州文化为底蕴。在理论研究上,崇尚经典,勤于著述,精于考证,师古而不泥古,积极探索创新,学术建树丰富。在临床治疗上擅于辨证调理,注重固本培元,善用养阴清润、调和气血、健脾化湿等治疗方法。在临床用药的风格上,善于采用地道药材,用药轻清灵巧,尤其善用虫类药活血通络。

新安医学的主要成就

新安医学的文化底蕴深厚、学术成就突出、名医名著众多、历史影响深远、区域特色明显。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安医学成就颇多:医家辈出,医著宏富,学术创新,影响深远;名医世家,经久不衰;学术交流,引领时尚;域外传播,广受关注。

新安医学的现代发展

新安医学以有价值的文献为支撑,以有特色的理论为核心,培养人才、出版专著、搭建数字化工作平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新安医学特色理论与名家验方。

南京市中医院王挺:

流派诊疗经验智能化传承思路

中医流派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等的高质量传承在目前条件下对被传承人有较高的要求,如需具备:对中医药学未来发展有前瞻眼光、扎实的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知识、对疾病的现代诊疗有充分理解等。追求形式热闹的复古安排,或者单纯追求“名师”的虚荣,实际却无法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流派传承的被传承人,对流派的未来发展的贡献极为有限。

传统中医教育的局限

传统的跟师侍诊、耳听面授、书写病案作为基础工作至今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数百年沿袭下来的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的局限性。首先是异地异时的传承无法实现,师生双方须经常而有规律地见面方能完成传授,病例诊疗的连续性经常被打破。其次,由于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师生关系通常发生在较近的距离,“近亲繁殖”的结果会使地域性学术流派固有弊端进一步放大。更为重要的是,老师的口传心授在不同被传承人的记录下极易被畸变和曲解,形成某种实质错误的认知表达,对流派学术的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流派智能化传承的优势

流派智能化传承的新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传承方式的问题,高效的将临床工作与传承工作合二为一,如通过机器学习将海量临床数据提取为诊疗经验;完善的通讯方式可提供远程带教、远程跟诊和远程批改;师生双方的诊疗经验在解决症状采集统一入口后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教学互长。在先进算法支持下,基于中医本体的临床思维构模知识工程建设合并有限医案数据挖掘,从而能够为流派或个人诊疗提供完整可扩充的中医知识树,并实现真实世界中可还原、可回溯的中医药应用场景。

中医流派智能化传承目前已有成功的基于单病种和专科的实践案例,系统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与HIS系统并机获得更多数据。可以预期,中医流派智能化将在未来流派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曲淼:

从人文学科认识中医

中医学、西医学都是医学,现代习医者当以人文精神为魂,现代医学为骨,中医学为筋肉,不断推动现代医学发展。

从中外哲学理论认识中医

从古至今,哲学思想影响下的科学发现屡见不鲜。中医学融合了易、道、儒、佛、禅等传统哲学思想并采取类比、推导、演绎等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研读中外哲学思想,不难发现他们与中医有很多相通点。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以“动”为本,事物处于持续发展和变化状态;对立与统一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这与老子提出的“孰能安久,动之徐生”“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很相似;这也与中医的气一元论、阴阳理论、整体观不谋而合。中国的五行学说与西方四大元素土、火、水、风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国学与美学理论认识中医

国学与中医也有着不浅的关系。《河图洛书》《辅行诀》《道德经》等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中医学方法论的基石。中医不仅是一项实用的技术,更融合了音乐与美术:中医药的升降浮沉与音乐的起承转合不谋而合;中医药的遣方用药与美术的主题、布局和层次密切相关。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学术流派  中医流派  中医流派传承  金陵中医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沈氏女科历史大脉络        下一篇:少林伤科的源流与诊治、方药特色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