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对
药对为两味中药配对应用,故又称对药、兄弟药、姊妹药与搭档配伍。
药对是复方中一种比较固定的最小组方单位,临床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两药同时应用,既比一般的复方为简单,却又具备复方配伍的基本特点。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减少毒性和副作用。药对的实质性内容,自古已有。例如“七情合和”即与药对有很大关系。但作为特有名词的提出,施今墨、秦伯未、吕景山等是有首创之功的。陈维华的《药对论》与苏庆英的《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是这方面的最早专著。人类最初应用药物来防治疾病是从单味药开始的,诸如“头痛用防风,腰痛用杜仲”,以及常山截症,柴胡退热,杏仁止咳等经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认识到复方配伍的优越性。然而,药既众多,方更无穷。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某两种药物同用有特别优异的疗效,从而形成了“药对”的理论。诸如“麻黄无桂枝不汗”,“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得知母更寒”等例,都是药对的最好写照。
近年来,由于实验与化学研究的结果,药对获得了一些机理方面的论证。例如,从通里攻下治则说,大黄与芒硝为最常用的药对,即以张仲景的经方论,即有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方用为方中主药。现知:大黄为植物药,所含大黄泻素、蔥酣等为化学刺激性物质,可以刺激肠壁上的感受器而增加肠蠕动。而芒硝为矿物药,所含硫酸钠可以在肠腔内形成高渗透压,以物理的作用为主而产生容积性泻下作用。两者的药理机理既不同,作用的时间亦异。大黄的泻下作用发生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芒硝的泻下作用发生较慢,持续时间则略长。两者同用,可以互补。总之,两者同用确有很大优越性。一般说来,这一药对是以大黄为主,芒硝为辅。临床应用时,又当考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予以灵活变化。一般说来,在肠燥便结时,可以重用芒硝;对老幼、体弱者,少用大黄;对肠内已有积液之便结(例如某种肠梗阻),则应少用芒硝。
某些常用中药,可以与许多药物组成药对。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功效的缘故。例如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三大功效。发汗,多配伍桂枝,如麻黄汤;平喘,多配杏仁,如麻杏石甘汤;利水,多配白术,如越婢加术汤。现知,麻黄含有麻黄碱(左旋,占总生物碱60%以上)、伪麻黄碱(右旋)、挥发油等。一般认为,其平喘作用与麻黄碱有关,发汗作用与挥发油有关,利水作用与伪麻黄碱有关。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 放风筝中的养生哲学
- 娱乐养生之放风筝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