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远山临床常用对药
唐远山,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27年以来,擅长治疗糖尿病、胆囊炎、咳喘、更年期综合征和内科杂证,临床善用对药,兹举例如下。
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 。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常用剂量30克。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湿之功。常用于治疗湿盛困脾之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等症。常用剂量6~10克。
黄元御《玉楸药解》:“黄精滋润醇浓,善补脾精,不生胃气,未能益燥,但可助湿”。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言苍术:“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二药相伍黄精可补脾胃之精,润心肺之燥,配苍术以健脾燥湿防黄精助湿,唐远山常用于治疗中医消渴病,尤宜治疗消渴上消及中消兼有脾虚夹湿之证。
海螵蛸性味咸、涩,微温。归肝、肾经。咸入血可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并能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神农本草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茜草性味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仆肿痛。炒炭用可增强止血之效。二药常用10~15克。
唐远山认为二药相伍,一涩一散,一行一止,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耗血伤正,用于治疗妇人崩漏下血、瘕癥积聚、带下经久不愈者。
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为气阴两补之品,补脾益肺,固肾涩精,敛带止泻,补而不滞,养阴益气。麸炒后可增强其补脾健胃功效。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补脾除湿,止带止泻,并固精涩精缩尿。麸炒后性偏温,补脾固涩增强。
二药均用麸炒,以增强补脾益肾之功,又收敛止泻止带,固精缩尿,标本并治。二药常用剂量为30克。
海螵蛸、白及:愈血衄之疾
海螵蛸性味咸、涩,微温。归肝、肾经。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用于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创伤出血。遗精、带下,胃痛吐酸,湿疮湿疹及溃疡多脓。白及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疮痈肿毒,手足皲裂。海螵蛸常用剂量15克,白及常用剂量10克。
二药同用均有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海螵蛸还兼制酸止痛,唐远山主要用于治疗肺、胃出血,如咳血、胃溃疡等,颗粒剂兑服更佳。
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凉血清热,行瘀调经,善治热结血滞之斑疹、吐衄、经闭和痈肿。常用剂量15克。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调经止痛,治血脉闭阻之闭经、痛经、肢体疼痛。常用剂量6~10克。
唐远山认为二药相伍,一寒一温,寒得温则化,入血分而通经散瘀,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以及下肢血管阻塞之肿痛。
牡丹皮、白芍:清血分实热
牡丹皮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及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温热病后期,阴分伏热发热,或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内热,痈肿疮毒及内痈,血滞经闭、痛经,或癥瘕等证。唐远山遵黄元御《长沙药解》:“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常用剂量15克。
白芍性味甘、淡,寒。归肺、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以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白芍能养血调经柔肝,常用于妇科疾病及缓急止痛。唐远山遵黄元御《长沙药解》:“白芍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常用剂量10~80克不等。
牡丹皮、白芍二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实热,白芍并能缓急止痛。唐远山常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属瘀血留滞者。白芍单剂用来缓急通便之量可达80克。
本页关键字:常用对药 黄精 苍术 海螵蛸 茜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纲目并举治系统性硬化症 下一篇:无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九月顺时养生:阴平阳秘防秋燥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养生
- 热水不能治百病 养生保健需辩证
- 第五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召开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师资研修班举办
- 马齿苋又名“五行菜”
- 不可为师者有五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