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养生之放风筝
《访曲江胡处士》
刘得仁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
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
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此诗的意思是,自从你归隐山林以后,如今悠闲得如同神仙。择居住在禁苑的旁边,散步在宫苑中的楼台前。看落日余晖映照着沙滩,乘微风徐徐放起了风筝。回到幽静的林园石阶下,坐着阅读道家的养生书。
此诗描写了一个家居曲江江畔的道士在明媚的日子里放风筝的情景。
娱乐养生法
养生法又称“摄生”,是指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晋朝医学家、养生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说:“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中医养生方法有很多,而娱乐养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娱乐活动,如风筝养生法、吟诗作诗养生法、舞蹈养生法、弈棋养生法、绘画养生法、垂钓养生法等,其显著特点是把养生理念寓于娱乐活动之中,使参与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祛除疾病、延年益寿、增强体质、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时值惊蛰时节,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正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
风筝养生法
风筝,古称纸鸢,风筝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时期,鲁班制作“木鸢”放飞空中。汉代蔡伦发明造纸后,风筝就用纸糊了,当时称为“纸窍”。五代时期的李邺别出心裁地在纸鸢上安装竹哨,升到高空后,经风吹拂,发出的响声就像古筝那样,“风筝”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一直流传至今。美国航空博物馆有“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风筝”的记载和中国风筝的实物展示。
放风筝是我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早在唐朝人们就非常喜欢放风筝,经常在闲暇之际,去郊外和空旷之处放风筝娱乐。唐代诗人路德延《小儿诗》有:“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描写的就是少年儿童们用竹条制作了一只燕子形状的风筝,将其放上天空的情景。元稹《有鸟》诗也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冬去春来,古人们脱去冬衣到郊外放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可以放。
夜幕下放风筝,可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够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有的说放风筝可以“放晦气”“放走病根儿”,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都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粘在风筝上,一起送上蓝天,割断线绳,让痛苦抛到九霄云外。这也是一种心理安慰法。
放风筝不仅是一项健身、娱乐相结合的运动,还蕴含着不少养生智慧。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在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放风筝时要手牵引线前后奔跑,是有张有弛的全身运动,风筝在高空翻飞不定,为使风筝保持稳定,人脑必须反应灵敏,对手中的牵线作出必要的调整,全神注视风筝,这样也有利于健脑。此时此刻,什么烦恼、忧伤都随风飘走。放风筝时仰望蓝天,极目远视,也能清眼明目,恰情养性。难怪这项活动历数千年而不衰,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上一篇: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下一篇:放风筝中的养生哲学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过敏性鼻炎病因有不同,儿童家庭护理需慎重
- 三七养生需辩证 真伪三七要认清
- 枸杞保健效果好 三大不宜要记牢
- 补血圣药话阿胶 男女可服忌盲目
- 女性7大时期的保健方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