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J --> 粳米

粳米

粳米用于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出处】《别录》

【拼音名】Jīnɡ Mǐ

【别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原形态】

稻(《诗经》),又名:稌(《诗经》),嘉蔬(《礼记》),水稻。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中空,有节,有分蘖。叶具叶鞘,叶鞘无毛,与节间等长或下部者较长;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8~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线形,扁平,长30~60厘米,宽6~15毫米;粗糙,叶脉明显。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垂,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长6~8毫米;每小穗仅具1花,不育花外稃锥刺状,无毛;可育花外稃硬纸质,具5脉,遍被细毛或稀无毛,无芒或有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枚,卵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6,花药长约2毫米,花丝细弱;子房长圆形,光滑,花柱2枚,柱头羽毛状,有时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颖果矩圆形,平滑,淡黄色、白色。种子具明显的线状种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份】约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尚含有少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种类和种植地点而异。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著,肉眼观察,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情况也较严重。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苦,平,无毒。生者冷,燔者热。

③《七卷食经》:味甘,微寒。

④《纲目》: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①《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

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注意】《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附方】

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②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济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①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亦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②《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粳米  健脾和胃  除烦渴  止泻痢  硬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粳米        下一篇:粳米

>> 返回中药词典J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