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H --> 猴头菇

猴头菇

猴头菇为猴头菌科植物猴头菇的干燥子实体,健脾和胃,益气安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失眠多梦。

猴头菇

猴头菇为猴头菌科植物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实体。子实体近成熟时采收,晒干。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广西、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中药名称】猴头菇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IFICATIO HERICII

【别 名】猴菇、猬菌、刺猬菌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属】齿菌科

【分布区域】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

【来源】

本品为猴头菌科植物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实体。(《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实体。(《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分布产地】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广西、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入药部位】藻、菌、地衣

【采收加工】

子实体近成熟时采收,晒干。(《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采收后,洗净,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性状】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直径2-6cm。表面为软刺状,棕黄色至浅褐色。切片平坦,类白色,部分具裂隙。质轻而软。气微香,味淡或微苦。(《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形似猴头,呈不规则块状,直径3.5-10cm,基部狭窄。表面浅黄色至浅褐色。子实体着生于菌刺上,菌刺长圆筒形,下端尖锐,长1-3cm,直径1-2mm,体轻,质软,易纵向撕开,断面浅黄至浅褐色,疏松。气香,味甘。(《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甘,平。归脾、胃、心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功效】

健脾和胃,益气安神。(《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安神益智。(《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消化不良,肾经衰弱,身体虚弱,胃溃疡。(《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失眠多梦。(《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用法用量】

10-30g。(《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25-50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干燥处,防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浅黄至浅褐色。孢子近球形至球形,透明无色,5.7-7.6μm,表面平滑。担子众多,呈弯曲丝状。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猴头菇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8μl,分别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茚三酮丙酮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中药炮制】

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片,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除去杂质,纵切成片。(《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道地性】非道地

【传说渊源】

猴头菇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名叫王五公的人,因夺妻之恨杀死了一名知县太爷。他逃跑路过一个集镇时,走进一家酒店吃饭。见两个公差模样的人走进店堂向伙计喊:“小二,抓两只猴子来,开开荤。”

时间不久,小二牵来两只小猴。他拉开带圆孔的夹子桌,把猴子头部夹在上面。两只受惊的小猴不断在桌面上挣扎着,小眼睛眨巴着,“吱吱”地哀叫。伙计拿来凿子要凿开小猴的头盖骨时,王五公站起来向两个公差说:“二位客官,把这两只小猴转卖给我吧!”

两个公差把王五公上下打量一番,说:“穷花子,你肯出15两银子吗?”

王五公拿出15两银子,放在桌面上。两个公差互相看看,按价扔给伙计2两银子,拿余下的银子到别的饭店去了。

后来,王五公闯关东带着猴子躲进了东北的深山老林。居住游猎在山林中少数民族从来没看见过这种像人形又能站着走的猴子。王五公让两只猴子做出各种把戏、怪相。好客的少数民族便用招待了王五公。

王五公从此就以耍猴为生。有时挖几棵山参卖掉来添补衣物。日久,他和两只猴子建立起了感情。有一次,王五久公在挖山参时,被毒蛇咬死了。当地人把王五公葬在山上两棵最髙的松树中间。两只猴子分别蹲在两棵树的枝丫上,望着主人的坟堆,发出哀哀的叫声。人们用食物引诱,它们也不下来。就这样,这两只猴子不吃也不喝,终日呜呜不止。不久,都死在了树上。

后来,这两棵树上分别长出了两个猴头。山里人传说这就是现在的猴头蘑。采菇的人都知道,只要你发现一个猴头蘑,向它对脸的方向找,另一棵树上一定也有一个同它对脸长着的猴头菇。新鲜的猴头蘑长着绒绒的黄毛,五官俱全,跟猴脑瓜一模一样。

人们都以为王五公有神性,就在他遇难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神庙。

有一次,山上暴发瘟疫。很多人的身上长满了皮癣。山民们都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土地神王五公,但王五公没有给任何指示。正在人们绝望之际,山里的树上忽然长满了猴头菇。人们竞相传告这一“奇迹”——王五公终于显灵了。

人们采摘猴头菇回家煎煮吃,终于度过了瘟疫期,身上和脸上的病癣也终于不见了。后来人们习惯了食用猴头菇,于是猴头菇便成为这一带山民桌上的美味。

本页关键字:猴头菇  猴菇  猬菌  刺猬菌  健脾和胃  食积不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红曲米        下一篇:黑枸杞

>> 返回中药词典H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