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主要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神经性皮炎为主,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各类型瘙痒症等,亦可见于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淋巴瘤、肝硬化等;临床表现主要以瘙痒为主,因瘙痒反复搔抓致使皮损多样性,常见红斑、丘疹、结节,病程日久可见皮肤肥厚、苔藓样变,常伴有明显抓痕等体征。目前此类疾病致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目前处理方法主要是内服抗组胺药,外用激素药等,外用激素虽有效,但不建议反复长期使用,易致疾病症状的反复及加重。
病因病机
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以“风”“血”“心”为主。《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痛疮痒,皆属于心。”《诸病源候论·风骚身体瘾疹候》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
纵观瘙痒性皮肤病的病机不外乎素体虚弱,风邪乘虚侵入肌肤,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他邪,如风湿、风寒、风热等皆可客于肌肤,留于血脉,日久可化热、致瘀,从而产生瘙痒的症状。心主血,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痒者,表皮之疾也,心为阳而布于表,瘙痒是种感觉,这种感觉出自心,故瘙痒与心有关。
治疗方法
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15~30克,生地10~15克,赤芍10~30克,丹皮10~15克。
犀角地黄汤源自《外台秘要》,功效主要为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等。方中水牛角代替犀角,味苦咸寒,凉血清心解毒,为君药,甘苦寒的生地,凉血滋阴生津,为臣药,赤芍、丹皮清热凉血祛瘀,共为佐药。
临证使用时,常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加减。瘙痒明显时,加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以行血祛风。身体困重,舌苔黄腻,加龙胆草、黄芩、黄柏、车前草等清热利湿。心中烦热,舌尖星点可以加黄连、淡竹叶、丹参清心火除烦热。皮疹,抓痕明显可加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紫草清热解毒消肿。
此方在运用时为防止苦寒伤胃阴,亦可用甘草、生地、玄参等护胃养阴的药少许。
典型案例
陈某,女,44岁,福建人,2019年6月初诊。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下四肢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半年,经外院诊治2月仍未见愈,自觉天热瘙痒感尤甚,口干,大便紧,胃纳可,舌红嫩,苔薄净,脉浮细数。
诊断:瘾疹,风热内蕴证。
治法:清心除热,祛风止痒。
拟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水牛角30克,生地10克,白鲜皮10克,当归10克,地肤子10克,牡丹皮6克,甘草3克,丹参10克,炒赤芍10克,荆芥炭10克,大黄3克,连翘10克,苦参10克。7剂,水冲服,日2次。
服后瘙痒感仍有,且大便次数增多,患者自行改为1日口服1次,后大便调,口干缓解,上方减去大黄、苦参,加白花蛇舌草15克,防风6克,绞股蓝10克,继续服用7剂后诸症悉除。
按:本案患者症状结合舌脉,可见风热内蕴扰心之证。故以清心除热、祛风止痒为治法,使外邪去的同时心热得化。风邪善行数变,此处兼夹热邪致病,热久伤阴,故在遣方上用当归配伍生地滋阴凉血;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荆芥炭、防风祛风止痒;久病必夹瘀,予赤芍、当归、丹皮凉血化瘀,用大黄、甘草改善大便,丹参、白花蛇舌草皆入心达到清心凉血解毒的功效。临证行医中务必重视辨证论治,在瘙痒性皮肤病的诊治中,遣方用药注重方随法立,药随法变,往往收效显著。
本页关键字:犀角地黄汤 皮肤病 外台秘要 清热解毒 凉血祛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石室秘录》方治偏头痛 下一篇: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经验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七月顺时养生: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白蛇传说里的中医药
- 蛇医季德胜与蜈蚣
- 国家级非遗项目哈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哈虹
- 最容易“伤心”的5个生活习惯
- 体检查出肺结节怎么办?它和肺癌有必然联系吗?如何正确应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