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桂温中汤主治胃脘隐痛
组成:防风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党参3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20克,茯苓15克,砂仁10克,焦白术15克,鸡内金30克,炒白芍20克,甘草6克。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祛湿。
主治:慢性萎缩性及非胃炎伴糜烂、肠上皮化生、胃多发息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证见胃脘隐痛或胀痛,时轻时重,喜热饮,口淡乏味,畏寒、神疲,夜寐一般,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湿为阴邪,其源分内外,外湿者,“坐卧卑湿,身受水雨也”;内湿者,“生冷酒面,纵恣无度”。《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湿邪之病多责于脾胃。本证乃因中焦阳气不足,脾失健运,使阴寒湿浊之邪盘踞,致中焦气机痹阻不通,枢轴不转。
方中防风乃“风药中之润剂”,辛温而不燥,胜湿而升阳;桂枝辛温,通阳散寒,温化水湿,两者合用可散寒祛湿;党参健脾益气,助运化而正升降;干姜温中阳而散里寒,合而温补中焦阳气,四者合而为君。陈皮色黄入脾,“行滞气而泻郁满”,可行气化痰湿,半夏燥湿化痰且降逆气,厚朴辛温可行气消胀,燥湿除满。砂仁醒脾化湿开胃、和中调气,合防风则助醒脾化湿之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健脾渗湿,两者合桂枝则“一建一振”,温振脾阳,共化水湿,鸡内金健胃消食,与白术合用则为健补脾胃之佳品,以上共为臣药。白芍酸甘可防诸药之燥,又可缓急止痛为佐。甘草和药性而温中气为使。本方证中焦虚寒与寒湿停滞并重,治当温中健脾兼散寒除湿,通补兼施,扶正兼祛邪。
临证加减:胃脘灼痛反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海螵蛸、瓦楞子泻肝和胃,制酸止痛;噫气欲呕者,加生姜、吴茱萸、旋覆花、代赭石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畏寒甚及五更泻者,加制附子、肉豆蔻温肾助阳,暖火培土;胃脘胀甚者,加枳实消痞除满;痛剧者,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健脾;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加三七、浙贝母、三棱、莪术活血通络,散结生肌。
验案:李某,女,50岁,自由职业,因“反复胃脘部疼痛1月”就诊。1月前因饮食不规律出现胃脘胀痛不适,既往有胆囊切除病史。现症见:胃脘胀痛拒按,无呃逆、泛酸,便溏,2~3次/日,口干,纳可,精神、睡眠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弦。查体见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上皮化生,HP(++)”。中医诊断:胃痛。脾虚寒湿犯胃,治以健脾和胃,散寒祛湿。
处方:防风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党参3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莪术15克,焦白术15克,元胡20克,厚朴15克,炒白芍20克,三七粉6克,山药30克,甘草6克。7剂。患者服药后,上述症明显好转,仍遵前法。继服半月,上症消除。
本页关键字:防桂温中汤 胃脘隐痛 温中健脾 散寒祛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串雅》九首单验方赏析 下一篇:无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天津市级非遗乐家老铺沽上药酒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王玉红
- 防桂温中汤主治胃脘隐痛
- 《串雅》九首单验方赏析
- 引发手脚发凉的3种常见病
- 桂枝汤治双目失明
- 国医大师卢芳治疗冠心病经验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